本報記者文洪瑛
近日,記者在江西省上高縣泗溪鎮曾家村看到:一片金燦燦的水稻穗大飽滿,長勢喜人,村民曾祥炭滿臉喜氣地指著眼前的地說,這6畝地是他家的,種兩季,一季秈稻,一季粳稻。秈稻產量1200斤左右,粳稻產量大約1500多斤,多的時候也有1600斤的,粳稻比秈稻一畝田至少多收300斤,收入要增加330元。這是記者在長江流域粳稻現場觀摩交流會上的所見所聞。據了解:2015年江西省粳稻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呈現強勁發展勢頭。日前,一季中粳百畝示范點平均畝產達1845斤,刷新了全省水稻單產紀錄。
江西省農業廳副廳長劉光華告訴記者,“秈改粳”是實現穩糧增效的新途徑,是實現“藏糧于技“的新舉措,為全省糧食品種結構和種植結構調整探索了新路,也為“調結構、轉方式”創造了有利條件,“秈改粳”既能增產增效,又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中國著名水稻專家張洪程分析說:“江西種植粳稻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江西有適合的氣候帶,有地肥水好的鄱陽湖沖積平原,有種粳稻的歷史,有種粳稻的一套技術,還有上上下下重視粳稻發展的領導。”
“江西秈改粳工作,打破了南方地區不能發展粳稻的舊觀念,據測算,江西中晚稻播種面積近3000萬畝,如改種粳稻面積1000萬畝,每年將新增糧食10億至20億斤。“秈改粳”,為南方地區糧食品種結構和種植結構調整探索出一條新路”。江西省農技推廣總站站長文喜賢富有激情地說。
“近年來,我們邊試驗、邊示范、邊推廣,積極穩妥、適度規模推進秈改粳。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會議分析我省粳稻發展形勢和存在問題,全面講解粳稻生長特點和高產措施,現場察看粳稻生長優勢和產量表現,實證比較投入產出效益,基本形成了發展粳稻的共識。”江西省農技推廣總站副站長程飛虎說,在粳稻生長關鍵期,組織技術骨干深入高產示范點進行現場巡回指導并結合全省農技推廣會,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平臺,開展縣級技術骨干和核心示范戶粳稻技術專題培訓。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省粳稻百畝以上種植大戶115戶,500畝以上的15戶,千畝以上的8戶,全省30余個縣(市、區)建設粳稻高標準示范點60多個。
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章秀福指出,江西種植粳稻不可忽略三個問題:一是盡快培育出江西本土化粳稻品種,為粳稻發展提供品種支撐;二是要集成完善、優化簡化粳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狠抓技術措施到位;三是要加強與糧食部門的溝通,尋求收購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