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學斌
發展玉米制種產業是振興民族種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作物長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戰略任務。2014年,臨澤縣農民人均制種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新增部分的60%以上,但還存在部分制種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部分農戶市場經濟觀念淡薄、有些村社組織引導不夠到位、個別鎮和部門指導監管不力等問題。因此,如何建優現代種業基地,做強做大做精全縣玉米制種產業,為增加農民收入發揮更大作用,值得深入思考。
一、壯大龍頭企業。一是實施品牌戰略。大力支持從事商業化育種的科研單位或人員來臨澤種子企業開展育種研發,引導鼓勵現有的奧瑞金、綠源、科興等本縣籍玉米制種企業主動與省內外科研院所攀親結緣,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國叫得響、推得出的知名種子品牌,同時建立科研院所和種子企業的利益鏈接機制,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研發利潤和市場銷售的終端利潤。二是制定優惠政策。大力扶持發展“育繁推一體化”現代化玉米制種企業,切實提高臨澤種子加工企業、臨澤玉米種子在全國市場的信譽度。三是提高生產水平。推進種子生產關鍵環節的生產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結合,提高生產效率。四是推動機制創新。積極探索企業、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取消玉米制種預約合同中畝保效益的做法,推行以種子或鮮穗單價簽訂收購合同,建立企業與農戶持續、穩定合作的長效機制。
二、建設一流基地。一是科學規劃建設基地。打破鄉鎮區域界限,劃定重點建設片區,形成集中連片、高產穩產的種子生產基地。加快推廣良種良法和先進適用的節水灌溉技術,配套改善農田基礎設施及裝備條件,實現生產規模化、集約化。二是穩步推進土地流轉。推動優質基地向有品種、有實力、有信譽的龍頭企業集中,劃定核心示范區和輻射帶動區,進行玉米制種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生產。三是切實加強科技培訓。一方面著力培育農民制種隊伍,為創建全國現代玉米制種示范基地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另一方面督促企業科學制定生產技術規程,推廣精準技術,引導農民進行全過程規范化、標準化種植。
三、嚴格行業監管。一是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積極探索建立發展玉米制種產業的機制體制,使種子市場、制種基地、種植合同及款項兌付等各個環節都有據可依,使各項監管措施更加規范、科學、有效。二是落實嚴格的監管措施。要健全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合、鄉鎮配合、企業參與”的種子聯合執法長效機制,加大對強撬基地、私繁濫制、跨區域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對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從嚴懲處,及時通報,提高威懾力。嚴肅查處企業在爭奪基地過程中的商業賄賂行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嚴肅查處基層干部在落實基地、簽訂合同過程中索賄、受賄案件,維護企業、農民的合法權益,營造企業基地健康穩定的合作關系。三是簽訂規范制種合同。對企業與基地簽訂的玉米制種合同,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嚴格審核、層層把關;合同一經簽訂,必須嚴格執行,嚴禁合同外亂許愿。
四、強化協調服務。一是搞好市場引導。農業主管部門要根據實際及早出臺制種玉米畝均效益指導價,引導農戶理性確定收入預期,及早與制種企業簽訂合同,組織春耕生產。二是加強組織協調。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采取更加積極的行政干預措施,對玉米基地落實、制種合同簽訂等方面的工作進行規范,保證制種企業公平競爭、農民積極投入、產業健康發展。三是搞好技術服務。縣農技部門要加大對制種玉米病蟲害的植物檢疫、預測預報、防治服務力度,最大限度減少病蟲危害造成的損失。
五、提高綜合實力。利用“互聯網”+新常態,鼓勵大型優勢種子企業之間實現兼并重組,捆綁各制種企業資產,組建種業集團上市融資,激發種子企業發展活力。同時,結合國家玉米制種基地(甘肅)建設項目,按照國內一流、5至10年不落后標準,全面推進種子純度、凈度等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構建玉米種子質量追溯機制,努力打造立足本縣、服務河西走廊乃至全省、承接國家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種子質量監督檢驗任務的省級權威種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作者:臨澤縣種子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