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子結構協調發展”,而當前,我國飼用牧草草種80%依賴進口,草坪用草98%依賴進口,本土草不能擔當起中國草業市場大梁的癥結在哪,如何破解?
讓本土草走進市場
我國草種業怎樣換上“中國芯”
本報記者李國龍
在調節構、轉方式的過程中,我國人工種植草的面積將會繼續增加。2020年將達到3.5億畝,優質牧草種子面積將達到60%以上,對草種的需求將達到100萬噸,對優質栽培牧草種子的需求將達到60萬噸。
目前,我國草種產業還很薄弱,優質人工草地的建設用種基本依賴進口,其中飼用牧草草種80%依賴進口,草坪用草98%依賴進口。
為什么我國草種業過分依賴進口,我國草種業怎樣才能換上“中國芯”,8月1日,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聯合蒙草公司共同發起舉辦“2015現代草種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為本土草復蘇尋找答案。
要建立“育繁推”一體化機制
長期以來,我國草種生產沒有形成一個成熟有效的良種繁育體系,新品種的培育者和種子生產者脫節,新品種大都來自科研院所,對育種者的評價標準沒有與市場推廣結果緊密結合。新品種培育成功后缺少良種繁育的動力和機制。
“作為草業發展基礎的草種產業,體制機制和政策還有待進一步破題。”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贠旭江說。當前,我國草種業面臨幾大問題:科技力量薄弱,科研團隊和人才不足;雖然是種質資源大國,但種質遺傳特性不清,育種手段單一,育成品種競爭力差;育種目的不是為了市場推廣,缺乏商業化育種和育繁推一體化制種企業等問題。
百綠國際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谷也表示:“民族草種業還沒有理順育繁推的機制,缺乏商業育種家,科學家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機制不暢,育種指標設定上也往往更多注重抗性而忽視種子產量,而不能與市場需求很好地對接。”
企業應是本土草占有市場的主體。據內蒙古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段瑞霞介紹,蒙草提出草種業“產學研”一體化合伙人機制,通過合伙人機制,調動科研、企業家以及相關方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夠分享發展的成果,從而激發產業活力,提振產業勢頭。目前,蒙草已經搭建起適應“育繁推一體化”需求的科研平臺,已經建成草原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包含1個總庫和8個分庫,總計1600多種草原植物種質資源,針對不同類型草原成立了9個研究院,已經布局草種繁育基地總計面積超過12萬畝,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草種繁育基地。
應規范品種管理
我國生產的草種缺乏制度保障、等級認定和標簽制約,造成市場種子遺傳混亂、來源不清、品牌沒有保證、市場流通的草種合格率底,出了問題無法追根尋源。
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李青豐解釋,品種登記宣告一個新的“生物產品”的問世,而種子審定則是保證在進一步的生產過程中,新產品的品種質量得以保證。在種子生產和流動中,在三個環節做好質量控制,即在品種培育階段做好品種登記,在生產擴繁階段做好種子審定,而在流動銷售環節則要做好種子檢驗。
蘭州大學教授王彥榮認為,應盡早啟動草種DUS測試,加強對育種者權益的保護,促進草育種能力的提升;盡快建立種子認證體系;加強種子質檢中心建設,擴大檢驗業務。
如何創建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會長盧欣石認為,通過建立標簽制度,可以認定種子生產的遺傳登記、質量等級、生產源基地、種子真實性,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種子生產的全面審定制度,確保市場流通的品種是確真的,品質是符合遺傳要求的、質量是符合標準的,責任是可以追溯的。
草種業發展需要更多社會資本進入
有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國草種子生產水平還較低,當需要大面積種植時,一時難以生產出那么多種子,要種的時候沒有這么多種子,只能依賴進口品種”。
成都大業技術總監劉富淵:“企業除了有智慧的大腦,還要展示我們的肌肉。”目前,我國草種生產布局不盡科學合理,生產企業各自為政、團隊零散、缺乏龍頭企業、缺乏整合實力、缺乏核心競爭力,每個種子企業都在邊生產邊掙扎。
此外,和糧食作物相比,草種生產邊緣化,可利用土地貧瘠、種植環境艱難,基礎生產條件簡陋、基本建設投入較大、生產成本過高,嚴重影響草種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草種業迫切需要資本的注入,進行行業兼并重組和裝備升級換代。
有企業家困惑,草種子產業是個很小的行業,20億元的市場,如果按照利潤10%算,也就2個億的利潤。當前就這么大的市場,那你投資他有啥意義。種業是最上游的東西,整個產業的芯片,投他有啥意義?
就企業如何選擇資本,浙江合誠匯智總經理龔彥如認為,產業金融資金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實際上,還有些資金來源與資本市場有關系,比如上市;另外的方式,還有風險投資,這一定是股權投資,也就是說成為企業股東。
海爾產業金融郭凱華認為,就某一個業務進行資金的幫助,雖然是單個的事情,比如要進口原來買不起的設備。還有其他獲得資金的方式,包括政府投入在內,組合起來,就可以解決當前的資金不足。無論是用在企業間的兼并重組,還是產業裝備的升級,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都可以獲得適當的資金。
購買草種應注意的問題
一、應到法定經營單位或受其委托的種子銷售門市部去購買種子,正規的種子銷售部門,信譽好、證照齊全,即:有《草種經營許可證》《種子質量檢驗報告單(省級以上檢驗部門開具檢驗報告單)》《營業執照》。否則屬非法經營企業。
二、要從種子包裝和種子外觀上進行鑒別。一是要看種子包裝物上有沒有商標和內外標簽。一些較大或較正規的種子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和注冊商標,同時要看標簽標注的內容是否符合規定,是否清楚全面,標注的內容主要有:1.作物種類。2.種子類別。3.品種名稱。4.產地。5.草種經營許可證編號。6.質量指標(純度、凈度、發芽率、水分)。7.檢疫證編號。8.凈含量。9.生產日期。10.生產商名稱。11.生產商地址。12.聯系方式以及其他應注明的信息,如藥劑處理要標有“有毒”字樣,轉基因品種要標注“轉基因”字樣。二是從種子外觀上進行鑒別。顆粒飽滿、成熟度一致、大小均勻、無霉斑、富有光澤度,無雜種雜物的種子為質量較好的種子。
三、在選擇新品種時,一定要鑒別好是否是所需品種,向賣種方了解清楚品種的特性、栽培技術要點、有關質量標準內容,特別要了解清楚該品種是否是省級以上權威部門認證并注冊的合法品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四、在購種后應及時做發芽試驗,國家規定種子發芽率為85%以上,一般情況下,種子賣出15日內發現發芽率有問題應及時與經營商聯系協商解決。發芽試驗的一般方法是:一份開水和一份涼水混合后,將種子浸入,攪拌均勻,浸泡5~6小時撈出,用干凈毛巾包好,放在25℃左右的地方,保持毛巾濕潤,約7天后觀察發芽率。
五、增強法律意識,劃清法律責任。在批量購買種子時,一定要與賣種方共同扦樣抽查,小量購買種子時要保管好帶有賣種單位財務專用章或公章的正規發票、以及標明生產單位及種子質量指標(水分、凈度、芽率、純度)的標簽,作為仲裁依據,做到有據可查。
什么是假劣草種
假種子:
(一)以非草種冒充草種或者以此品種草種冒充他品種草種的;
(二)草種種類、品種、產地與標簽標注的內容不符的。
劣種子:
(一)質量低于國家規定的種用標準的;(二)質量低于標簽標注指標的;(三)因變質不能作草種使用的;(四)雜草種子的比率超過規定的;(五)帶有國家規定檢疫對象的。
《草種管理辦法》(2006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