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加快我省雜交水稻優勢種業發展,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支持三明市建設“中國稻種基地”六條措施的通知》(閩政辦〔2015〕95 號),支持三明市市打造中國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力爭到2020年培育20個高產、優質、多抗、廣適和適應機械化作業、設施化栽培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建成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優勢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25萬畝,年產優質水稻種子5400萬公斤以上,國內市場份額提高到20%以上;培育2~3個育種能力強、制種技術先進、生產規模大、營銷網絡健全的全國一流現代雜交水稻種業龍頭企業;形成科技資源深度整合、產學研緊密結合、育繁推一體聯動、管理先進運行高效的育種新機制。計劃采取的六條措施:
(一)列入發展規劃。省發改委、農業廳支持三明市將雜交水稻種子產業項目列入省“十三五”發展規劃和相關規劃,并優先列為省重點項目予以扶持。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等部委將三明市雜交水稻種子產業項目列入國家“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
(二)打造種業基地。支持三明市以建寧縣為重點,輻射帶動其他縣,打造三明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省發改委、農業廳積極向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爭取三明市2個縣列入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良種繁育基地項目。省國土廳、農業廳、發改委、水利廳、農業綜合開發辦在土地整理、高標準農田建設、山垅田復墾、農田水利建設等項目中傾斜支持三明市雜交水稻種子產業園基礎設施和種業創新示范工程。
(三)提升機械裝備。支持三明市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機械裝備,推進從田地耕整、集中育秧、機械插秧、施肥噴藥、授粉、收割及烘干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其中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水稻種子生產全程機械化以及工廠化育秧所需資金從購機補貼和糧食產能區建設項目資金中傾斜安排,對未納入國家購機補貼目錄的植保飛行器、種子專用遠紅外線干燥機、種子精選加工包裝設備等機具由省級財政列入購機補貼。
(四)培育重點企業。加大對三明市雜交水稻種子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的扶持力度,對重點種子企業優先安排種子工程、農業綜合開發良種工程、省級重點種子企業商業化育種等項目,優先安排重點種子企業參加省級新品種區試、新品種展示與示范項目。金融機構在三明市水稻種子企業生產性貸款上加大支持力度。
(五)搭建科研平臺。省科協積極支持以三明市農科院為基地建立“雜交水稻院士工作站”,并協調爭取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與三明市合作共建科研基地。要整合省市科技資源,形成創新合力,省科技廳、農業廳牽頭聯合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三明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科技力量,重點支持雜交水稻品種選育和技術攻關,建設高水平國家級研發創新平臺,不斷提升三明種業核心競爭力。
(六)加大資金投入。2015-2020年,省級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三明市雜交水稻種子產業發展,主要用于種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種業創新試點示范、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提升科技水平、院士工作站及國家級研發創新平臺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