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河南省農科院小麥所許為鋼所長主持的農業部行業科研專項“糧食作物抗災群體優化與定向減災技術研究與示范”暨高產優質強筋小麥品種鄭麥7698現場觀摩會在安徽亳州召開。會議由亳州市農科院院長楊玉亭主持,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馬傳喜教授以及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石家莊市農科院、淮安市農科院、菏澤市農科院、亳州市農科院、商丘職業技術學院等國內多家研究機構的小麥專家,河南、安徽等地種子企業、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和新聞媒體記者等共計300余人參加了會議。

現場觀摩會議分為兩部分內容,在利辛縣孫廟鄉前劉村鄭麥7698高產示范觀摩點,鄭麥7698育種人、河南省農科院小麥所許為鋼所長介紹了鄭麥7698的特征特性和近年來示范推廣情況,種植戶代表介紹了近年來鄭麥7698在當地的表現情況,商丘職業技術學院田偉教授介紹了鄭麥7698的高產保優栽培技術。鄭麥7698自2012年在安徽省示范推廣以來,連續多年表現優異,產量性狀突出,綜合抗病性好,抗寒、抗旱、抗干熱風能力強,籽粒商品性好,深受當地農民喜愛,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據商丘職業技術學院組織的專家測產,該示范田53個測產樣點平均畝穗數45.8萬,穗粒數37.1粒,按照常年千粒重47克,理論產量85%折合實產678.82公斤;6個最高測產樣點平均畝穗數49.5萬,穗粒數36.2粒,按照常年千粒重47克,理論產量85%折合實產715.9公斤,表現了較好的豐產特性。

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馬傳喜教授總結點評說,農業部行業科研專項“糧食作物抗災群體優化與定向減災技術研究與示范”針對區域性低溫、高溫、干旱、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危害頻繁現象,通過品種減災、配套栽培技術減災、農化產品減災、機械裝備減災,可實現區域性小麥高產高效優質生產。鄭麥7698示范田長勢喜人,按照當前長勢產量水平應在700公斤以上,是一個兼具高產與優質特性的好品種;在渦陽縣西陽鎮示范現場,與會人員觀摩了抗倒試驗研究示范田、增產抗倒物化產品“勁豐”示范田。與會領導和專家認為,該項目通過3年的研究,該行業科研專項單項技術成熟、示范效果好,建議進一步組裝單項技術、增加其示范面積、提高技術示范效應,為黃淮麥區小麥生產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