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農辦發〔2015〕7號
省農業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15年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縣(區)農業局(委):
現將《2015年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效。
聯系人:湖北省種子管理局許祖革
聯系電話:027-87394443,027-87394014
電子郵箱:hbzzzf@163.com,seedtestwh@163.com
湖北省農業廳辦公室
2015年2月13日
2015年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工作的通知》(農種發〔2015〕1號)、《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5年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辦種〔2015〕3號)和農業部“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視頻會議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屬地管理、檢打聯動、部門協同、標本兼治”原則,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加強源頭治理,全面開展品種管理、種子質量管理、生產基地管理、市場監管工作。以水稻、棉花、玉米、油菜和小麥為重點作物,以重點作物主產區集中交易市場為重點區域,以近3年農業部和我廳監管發現的問題企業和問題品種為重點對象,以套牌侵權、制售假劣、未審先推和非法經營為重點打擊行為,以企業監督檢查、市場專項檢查和制種基地檢查為重點行動,點面結合、深挖嚴打,加大監督檢查、通報督辦和案件查辦力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二、行動內容
(一)冬季種子企業監督檢查。
我廳已于2014年12月印發了《省農業廳辦公室關于開展冬季種子企業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鄂農辦函〔2014〕63號),對全省冬季種子企業監督檢查工作進行部署,并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對全省41家省級以上發證種子企業進行了全覆蓋監督檢查。各地要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職責,督促當地種子企業加強質量內控,對質量不合格的種子不得包裝上市。要按照鄂農辦函〔2014〕63號要求,重點監督檢查轄區內發證種子企業,倉庫中小包裝種子要全部抽樣檢測;計劃投放市場但未加工包裝的種子,進行部分取樣摸底檢測;計劃投放市場但未運回倉庫的種子,企業出具相關證明材料。確保發證企業檢查全覆蓋,確保2015年擬上市銷售品種抽檢全覆蓋,切實保障2015年春播種子質量安全。
(二)春秋兩季種子市場大檢查。
在春秋兩季種子銷售旺季開展種子市場大檢查。春季市場專項檢查的重點為水稻、玉米和棉花種子,秋季市場專項檢查的重點為油菜和小麥種子,重點檢查當地主栽品種、主導品種以及近3年種子質量市場監控和生產上反映問題集中的品種。種子市場全面啟動前,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擬銷售品種登記備案和品種來源核查工作,通過培訓、約談和簽訂承諾書等形式,告誡種子經銷商與生產商、供應商簽訂質量保障合同,對非法品種和來源不清、情況不明的風險種子實施預警勸退,防范質量風險。種子銷售旺季要以近年來市場監管發現有問題的、維權企業舉報的和農民投訴的種子市場、經營門店和鄉村經銷店為重點,開展市場專項檢查,重點檢查經營資質、品種審定及授權情況、經營檔案和臺賬、包裝標簽、委托和代銷合同、品種真實性、種子質量等。對集中交易大市場,要成立專班、固定專人,專職留守,定時巡查;要設置違規種子曝光臺和風險警示專欄,引導農民正確選購良種。對種子直銷入戶比例較高的地區,要組織進村入戶倒查問題種子線索,查清種子來源和質量狀況等。對檢查、倒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調查,并依法從速處理。
(三)夏季制種基地檢查。
各地要加強對轄區內制種企業和制種基地的跟蹤監管,在播種前及時核對種子生產許可證、制種品種、生產地塊、品種授權、委托手續等信息,建立相關信息數據庫;播種后1個月內,組織開展全覆蓋摸底檢查,全面、準確掌握生產地點、品種名稱、生產面積等信息;在基地種子收獲、加工和調運期間,重點檢查種子的生產許可、植物檢疫、去向和數量。我廳將適時開展抽查活動,并配合農業部對重點基地組織開展調研巡查,各地要加大巡查力度,全力防范侵權套牌、搶購套購、非法生產等違法行為。
(四)大要案查處及公開。
各地要按照農種發〔2015〕1號文件要求,進一步落實種子市場監管屬地責任和主體責任,嚴查嚴打,持續保持打擊假劣種子的高壓態勢。對監督檢查、舉報投訴等各種途徑發現的種子違法行為,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違法必究。要按照檢打聯動、部門聯動、區域聯動的原則,積極開展與公安、工商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堅決查處一批影響大、性質惡劣、對農民造成嚴重損失的大案要案,并按照《農業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辦法》要求,及時公開辦結案件信息,震懾不法份子。
(五)長效機制健全完善。
農業部正在加快改革、探索和推行新的管理方式。一是探索品種身份標識管理。將啟動玉米、大豆品種DNA身份鑒定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品種SNP身份信息數據庫和查詢平臺,探索推行標簽標識品種身份信息。二是推行種子營銷代理制度。擴大種子質量全程可追溯試點范圍,推進種子電商平臺的運行,積極引導企業實行委托經營,建立種子經營和農民購種主渠道。各地要密切關注動態,按照農業部改革思路,創新管理方式,嚴控源頭,標本兼治,健全和完善種子市場監管長效機制。
三、時間安排
(一)動員部署階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按照農業部辦公廳要求,省農業廳制定本省工作方案。各地要迅速動員,成立專班,明確責任,全面貫徹部署。
(二)組織實施階段(2014年12月- 2015年12月)。
2014年12月底至2015年1月,開展冬季種子企業監督檢查,完成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核查和抽樣等工作;2015年2月10日前,相關機構報送凈度、水分、發芽率等指標檢測結果,9月上旬報送品種純度鑒定結果。
2015年1-4月,開展種子基地相關信息核查工作。
2015年2-6月,開展品種清查,7月完成品種清退工作并發布品種退出公告。
2015年3月上旬開始組織春季市場專項檢查。3月上中旬開展省級種子市場執法大檢查和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各地要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依法查處, 4月底前報送監督抽查檢測結果,9月上旬報送品種純度鑒定結果。
2015年4月,各制種縣開展基地核查,5月按照《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農業部2011年第3號令)第二十四條規定,匯總后逐級上報種子生產信息;各地7-10月在種子收獲、加工、調運期間開展玉米、水稻制種基地檢查,種子收獲后1個月內報送檢查結果;8-9月農業部或我廳將組織對重點制種基地開展督導檢查。
2015年8-10月,適時開展秋播種子市場檢查和秋季油菜、小麥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各地要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依法查處,9月底前報送秋播油菜種子監督抽查結果,10月中旬報送秋播小麥種子監督抽查結果,2016年4月中旬前報送雜交油菜品種純度鑒定結果。
2015年全年開展案件查處工作。上級檢查交辦的問題,1個月內逐級上報查處情況。
(三)總結驗收階段(2015年11月)。
各地于2015年11月15日前報送專項行動總結報告。
四、檢測要求
(一)檢測指標。
所有抽取的種子樣品均要進行發芽率、凈度、水分檢測;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種子進行品種純度田間鑒定和品種真實性分子檢測,油菜主產區的雜交油菜種子進行品種純度田間鑒定。
(二)檢測安排。
1.常規指標檢測和純度鑒定。各級種子管理機構或種子質量檢驗機構承擔本轄區內種子扦樣工作,樣品常規指標的檢測和純度種植鑒定由通過省農業廳考核的檢驗機構承擔,當地沒有承擔機構的,委托其他具備資質的檢驗機構開展檢測工作。
2.品種真實性分子檢測。省種子管理局將從各地抽檢樣品中抽取部分樣品,委托相關機構進行品種真實性分子檢測。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我廳成立由鄧干生總農藝師任組長,廳科教處、法規處、種植業處、農安辦、監察室、省種子管理局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行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省種子管理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統一指揮協調開展專項行動。各地要在已經成立的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基礎上,充實力量,完善機制,精心組織,認真實施,切實發揮體系聯動功能,發揮與公安、工商部門的協作功能,確保各項活動順利開展,取得實效。
(二)規范執法行為。
各地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農辦種〔2015〕3號文件的要求,規范查處程序,依法開展工作,確保證據鏈完整、可追溯,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有效,確保違法行為有效查處。
(三)加強信息報送和宣傳。
專項行動期間,各地相關檢測鑒定結果、查處結果、種子生產核查匯總信息和專項行動總結等情況統一由市州種子管理機構匯總后報送省種子管理局,并于每月1日報送上月工作開展情況和轄區內種子大案要案查處情況,對已查處、結案的大要案要及時公開曝光查處結果,積極宣傳好的經驗做法,營造高壓打假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