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界“未婚先孕”知多少 張掖15名鎮村干部因此被處罰
在社會上,未婚先孕已經是常見的一種的現象,似乎是見得多了,也就能容忍、接受了。在種業界,同樣有這種現象,種子已經生產出來了,卻沒有生產許可證,或者是套用其它生產許可證蒙混過去。
相比較于社會上的未婚先孕,種業界的這種“未婚先孕”往往具有隱蔽性。一個市場上銷售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必須具備生產許可證編號,而這個生產許可證編號在包裝袋的內外標簽僅僅占據很少的地方,一般人根本不會在意;即使細心的人注意到了,也往往不會去核對生產許可證編號的真實性。
有行業人士認為,這是企業在打擦邊球,存在僥幸的賭博心理,且不說種子質量是否有問題,但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也有的企業認為,企業審定一個品種不容易,如果因為等待一個許可證而耽誤了一年的推廣銷售,損失是蠻大的,先推廣再等待許可證的審批下放,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情理之外還有法律,違反法律終要是受到懲罰的。對于種業界的“無證生產”,根據《種子法》第六十條規定,未取得種子生產許可證或者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生產許可證,或者未按照種子生產許可證的規定生產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可以吊銷違法行為人的種子生產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其實,法律是(shi)(shi)強制性的(de)(de)手(shou)段,種業(ye)的(de)(de)健康有序發(fa)展,需要每個行(xing)(xing)業(ye)人的(de)(de)守法經營和自覺遵守、維護行(xing)(xing)業(ye)規(gui)則。種業(ye)是(shi)(shi)個快(kuai)車(che)道,如果不遵守規(gui)則隨意賽車(che),必(bi)然導致交通的(de)(de)堵塞,引起(qi)他人的(de)(de)不滿。最為關鍵的(de)(de)是(shi)(shi),千萬(wan)不能“無證”駕車(che)或“醉酒(jiu)”駕車(che),勢必(bi)受到(dao)法律的(de)(de)處(chu)罰(fa)。
未審先推(tui),套牌種(zhong)是(shi)行業(ye)中(zhong)老生常談的話(hua)題(ti),但源頭還是(shi)在(zai)(zai)生產環節,不管是(shi)企業(ye)無(wu)證生產,還是(shi)個人私自繁(fan)育(yu),都(dou)是(shi)值得(de)注意的問題(ti)。這些(xie)浮在(zai)(zai)水(shui)面,潛在(zai)(zai)水(shui)底的事情都(dou)有哪些(xie)?
附:種子生產許可證所需的申請材料
(一)種子生產許可證申請表;
(二)驗資報告或者申請之日前1年內的年度會計報表及中介機構審計報告等注冊資本證明材料復印件;種子檢驗等設備清單和購置發票復印件;在生產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種子檢驗室、倉庫的產權證明復印件;在生產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曬場的產權證明(或租賃協議)復印件,或者種子干燥設施設備的產權證明復印件;計量檢定機構出具的涉及計量的檢驗設備檢定證書復印件;相關設施設備的情況說明及實景照片;
(三)種子生產、貯藏、檢驗技術人員資質證明和勞動合同復印件;
(四)種子生產地點檢疫證明;
(五)品種審定證書復印件;
(六)生產具有植物新品種權的種子,提交品種權人的書面同意證明;
(七)種子生產安全隔離和生產條件說明;
(八)農業部規定的其他材料。
種(zhong)(zhong)子(zi)生(sheng)產許(xu)可(ke)證(zheng)(zheng)申請者已(yi)取得(de)相(xiang)應作物的(de)種(zhong)(zhong)子(zi)經營(ying)許(xu)可(ke)證(zheng)(zheng)的(de),免(mian)于提(ti)交前款(kuan)第二項規定的(de)材料和種(zhong)(zhong)子(zi)貯(zhu)藏、檢驗(yan)技術人員資質證(zheng)(zheng)明及(ji)勞動合同復(fu)印件,但應當提(ti)交種(zhong)(zhong)子(zi)經營(ying)許(xu)可(ke)證(zheng)(zheng)復(fu)印件。
新聞鏈(lian)接:張掖市紀(ji)委(wei)監察(cha)局通報(bao)15名鎮村干部違(wei)紀(ji)問題
近日,張掖市紀委監察局對15名鎮、村干部因生產玉米種子履職監管不到位而被追究責任的問題進行了通報。
分別是:甘州區2013年個別鎮、村無證非法生產27498畝,2014年無證非法生產37272.4畝。無證非法生產特別嚴重的鄉鎮主要有沙井鎮、大滿鎮,無證非法生產嚴重的村主要有沙井鎮東五村、東溝村、大滿鎮四號村、堿灘鎮堿灘村。甘州區紀委監察局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沙井鎮副鎮長武學珍、大滿鎮副鎮長代成年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并按組織程序免去副鎮長職務;對本村無證非法生產負有直接責任的沙井鎮東五村黨支部書記李國愛、東溝村黨支部書記孫福青、堿灘鎮堿灘村黨支部書記成軍林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對沙井鎮東五村主任王發喜、東溝村主任李發展、大滿鎮四號村黨支部書記張自龍、堿灘鎮堿灘村主任朱天峰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高臺縣2013年無證非法生產5114畝,2014年無證非法生產5191畝。無證非法生產和超范圍生產嚴重的鄉鎮主要是新壩鎮,無證非法生產嚴重的村主要是新壩鎮上壩村。高臺縣紀委監察局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時任新壩鎮副鎮長方銀忠給予行政記過處分,并按組織程序免去新壩鎮紀委書記、監察室主任職務;對本村無證非法生產負有直接責任的高臺縣新壩鎮上壩村黨支部書記向鋒明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村主任邢亮延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民樂縣2013年無證非法生產16250畝,2014年無證非法生產3150畝。無證非法生產和超范圍生產嚴重的鄉鎮主要是南古鎮,無證非法生產和超范圍生產嚴重的村主要是南古鎮克寨村。民樂縣紀委監察局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南古鎮副鎮長吳興忠給予行政記過處分,并按組織程序免去副鎮長職務;對本村無證非法生產負有直接責任的南古鎮克寨村黨支部書記王炳東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村主任王之浦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通(tong)報指出(chu),張掖成為全國玉米(mi)種(zhong)子(zi)生(sheng)(sheng)產(chan)的(de)(de)主產(chan)區(qu)并獲得國家(jia)級(ji)玉米(mi)制種(zhong)基(ji)地榮譽稱(cheng)號來之(zhi)不(bu)易,如果(guo)任(ren)(ren)憑一(yi)些單(dan)位(wei)和(he)個人無(wu)視(shi)國家(jia)政策法(fa)規擅自(zi)違(wei)法(fa)生(sheng)(sheng)產(chan),就會毀了(le)這(zhe)塊“金字”招牌,斷送(song)廣大農民增收(shou)致富門路(lu)。各(ge)縣區(qu)和(he)各(ge)級(ji)領(ling)導干部一(yi)定要引以(yi)為戒,汲取(qu)教訓,切實(shi)增強法(fa)治意識(shi),認真落(luo)實(shi)監(jian)管職(zhi)(zhi)責(ze),嚴肅查處違(wei)法(fa)違(wei)紀問(wen)題(ti),確(que)保張掖國家(jia)級(ji)玉米(mi)種(zhong)子(zi)生(sheng)(sheng)產(chan)基(ji)地健康(kang)、有(you)序發展。對因領(ling)導不(bu)重(zhong)視(shi),責(ze)任(ren)(ren)落(luo)實(shi)不(bu)到位(wei),有(you)令不(bu)行、有(you)禁不(bu)止(zhi)的(de)(de),要按照“一(yi)案雙查”要求,既要追究(jiu)當(dang)事人的(de)(de)責(ze)任(ren)(ren),也要追究(jiu)有(you)關領(ling)導的(de)(de)責(ze)任(ren)(ren)。對主動聯系或(huo)默許無(wu)證(zheng)生(sheng)(sheng)產(chan)單(dan)位(wei)和(he)個人落(luo)實(shi)制種(zhong)面積,甚至參(can)與違(wei)法(fa)生(sheng)(sheng)產(chan),玩(wan)忽(hu)職(zhi)(zhi)守,造(zao)成嚴重(zhong)后果(guo)的(de)(de)要移送(song)司(si)法(fa)機(ji)關,追究(jiu)刑(xing)事責(ze)任(ren)(ren)。(素(su)材(cai)轉自(zi)微信(xin)公眾號:清廉(lian)張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