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科院選育的小麥品種“濟麥22”,已成為全國播種面積最大的品種。煙臺農科院選育的“煙農999”小麥品種,今年創造了畝產817公斤的全國冬小麥高產新紀錄。登海種業選育的玉米品種,連續7次創造了全國夏玉米高產記錄,2次創造并刷新了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種子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對促進我省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記者了解到,近年外資種子企業進入速度不斷加快,世界知名跨國種子公司在我國注冊的企業已達70多家,占據了國內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有的品種已處于壟斷地位。其中,美國杜邦先鋒公司的先玉335玉米品種,在國內的種植面積超過了3000萬畝,已躍升為全國第三大玉米種植品種,民族種業受到了嚴重沖擊。事實上,美國本土及其跨國公司通過大力發展“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已控制了全球約50%的種子市場、70%的基因專利和40%的商用種質資源。
對比而言,我省種子企業的科研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還比較弱,大多數沒有科研投入、沒有自主品種、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據統計,目前我省能夠開展科研育種工作的種子企業不足20%,而且育種方法、育種技術和設施設備都比較落后,科研投入主要靠自身銷售利潤,年平均研發投入僅占銷售收入的1%左右,遠低于全球大型跨國種業10%以上的研發投入比例,因此迫切需要全面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加快健全種業科技創新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