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簡訊 » 正文

“8424”西瓜種上海拔4010米高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8-22  來源:  瀏覽次數:140
 

  □晨報記者 祝 玲 西藏攝影報道

  西藏之行,有太多的意想不到。

  在平均海拔4010米的拉孜縣,吃到純正的上海“8424”西瓜是其中之一。幾年前,聽說要把上海的西瓜“移植”到拉孜,在當地生活了一輩子的藏族老人塔杰,驚訝不亞于我們——上海不是大都市嗎?也有農民,也要種地?從最初將信將疑,到如今西瓜種植基地的技術骨干,嘗到甜頭的塔杰說,上海不光經濟發達,種植技術也是一流的,現在種西瓜比種青稞收入高多了。

  不光西瓜,還有蔬菜、木耳、毛蟹。通過幾批援藏干部的努力,科技援藏之路越來越成熟,也越走越寬廣。

  一個大棚能養一個大學生

  清晨的拉孜縣城特別有味道。站在大街東頭,迎著湛藍的天空,空氣清新如洗。不算寬闊的街道上,開拖拉機的、騎馬的、蹬自行車的居民,以及三五成群的學生,使得這個古老縣城散發出蓬勃生機。在離縣政府10分鐘路程的曲下鎮蔬菜基地里,看著豐碩的果實,塔杰笑在臉上,甜在心里。

  見記者來訪,老人趕緊從大棚里摘了兩個大西瓜。“‘8424’西瓜,種子和技術都來自上海,嘗一嘗,特別甜。”塔杰一邊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和記者交談,一邊切開一個西瓜。塔杰告訴記者,一個大棚,一年可以種2季西瓜,市價每斤7元到8元,最保守的估計,一年純收入可達5000元。

  塔杰承包了6個大棚,每年收入近3萬元。他說:“青稞成熟要半年,西瓜3個月就能上市,而且種青稞的收入還不及西瓜的一半。”

  “上海干部帶大家種植的‘8424’,比日喀則其他地方的西瓜都要甜。”拉孜縣曲下鎮鎮長李洪濤說,種植西瓜帶來的經濟效益不言而喻,當地最流行的一個說法就是,“如果承包一個西瓜大棚,養一個大學生完全沒有問題”。

  農牧民不種青稞改種西瓜

  拉孜縣地處雅魯藏布江上游寬谷,藏語意為“神山頂,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頂”,平均海拔高度4010米,盛產青稞等農作物。然而,種了一輩子青稞的農牧民,改種西瓜,一切都源自上海援藏干部的到來。

  塔杰說:“剛開始種植時,瞿縣長幾乎把辦公室搬到了西瓜大棚,從早到晚,一直在大棚里看護西瓜種苗,直到現在瞿縣長還年年都給他們寄種子。”

  塔杰口中的瞿縣長,叫瞿元弟,是上海第4批援藏干部,來拉孜前在上海南匯農委工作。“還記得第一次到拉孜時的情景,天空特別藍,雪白的云朵鑲嵌在藍色的天空間,陽光有些刺眼,感覺卻特別溫暖。”瞿元弟說,到了拉孜后,他們迅速投入工作。他擔任拉孜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分管農村工作。

  “當時就想要做我們擅長的。”瞿元弟說,南匯的“8424”西瓜家喻戶曉,能否把它引入高原?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環境、氣候不同,結果很可能是南橘北枳,但瞿元弟很有信心。根據曲下鎮的推薦,選擇了有一定漢語基礎的塔杰作為培養對象,進行西瓜、甜瓜各一個大棚及其它品種的試種。

  拉孜的土壤條件不如上海,瞿元弟和同事就找來技術人員,對大棚進行改造。拉孜當地的耕作層太薄,不利西瓜根系發展,他們就教藏民如何進行人工深翻。“試種的時候,一般一天去看兩次,關鍵的時候一天去看四次。”瞿元弟說。

  終于在上海援藏干部的努力下,4010米的高原之上,第一次出產了本土培育出來的“8424”。由于西藏早晚溫差大、日照時間長,這里種出的“8424”西瓜口感甜嫩,進入當地超市后,很快就一售而空。

  大棚一年四季沒空閑

  由于很多藏民從沒見過西瓜,為了引導他們種西瓜,該援藏項目免費為藏民提供種苗、肥料、農膜等農資,并負責銷售。西瓜大棚種植成功,讓農牧民初步有了市場意識,紛紛搶著要承包大棚。通過多年的經營,拉孜西瓜已成為蔬菜瓜果種植業的主打產品,今年以來,“8424”西瓜產生的經濟效益占總效益40%以上。

  “不僅僅只有西瓜,還有了辣椒、白菜、西紅柿、黃瓜等蔬菜。”塔杰帶記者在基地大棚里轉了一圈。他說,西瓜每年產2季,剩下來的時間用來種植蔬菜,溫室大棚一年四季都沒有空閑。

  “這填補了拉孜沒有蔬菜瓜果的空白。”從小就在西藏生活的李洪濤說,原來拉孜農牧民吃的新鮮蔬菜,都是從成都等地空運過來,由于運輸成本等原因,價格特別貴。以旺季時的辣椒為例,以前從成都空運過來,市場價每斤12元左右,如果拉孜本地提供,每斤只需6元,整整便宜一半,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更多實惠。

  拉孜縣縣委書記、上海援藏干部張勁松介紹,2004年至今,各界上海援藏領導小組始終重視蔬菜瓜果產業發展的扶持,多次提供合作社管理和種植技術培訓機會,累計2000余人次分別在上海、拉薩、日喀則進行蔬菜瓜果種植技術培訓。

  今年要再建80個大棚

  “曲下鎮現在已擁有5個種植基地,從起初的20余個溫室大棚、6個種植農戶發展到446座大棚、140余會員農戶,2013年蔬菜瓜果產銷量達115萬斤,產生經濟效益310萬元,帶動社員人均創收4500元。”看著鎮里的經濟越來越好,李洪濤有說不出的高興。他說,目前曲下鎮蔬菜瓜果種植產業帶動縣城駐地兩個行政村的經濟收入,發展成為拉孜縣最大、最具實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組織。

  今年,第七屆拉孜縣上海援藏領導小組還將投資1755萬元,建造80個溫室大棚,包括兩個智能溫室和一座配套辦公樓,占地面積554畝,預計年產14.4萬斤西瓜或32.4萬斤蔬菜,產生經濟效益64萬元到80萬元。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