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張雜谷”播種季節,如何選用優良品種、對耕地和土壤條件有何要求、田間管理應注意哪些問題、如何有效防治病蟲害的侵襲等一系列問題成為農民們關注的熱點,就此,記者采訪了張家口市農科院谷子研究所副所長王曉明,請他為農民們秋季有個好收成支招獻策。
記者:我市目前主要種植的“張雜谷”品種有哪些?它們分別適應種植在什么樣的區域?
王曉明:我市種植的“張雜谷”品種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三種,其中張雜谷3號,適宜在壩下旱地種植;張雜谷5號,適宜在壩下水澆地種植;張雜谷6號,適宜在宣化深井、尚義小蒜溝等冷涼地區種植。
記者:種植“張雜谷”對耕地和土壤條件有何要求?
王曉明:選擇土壤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地,不要在鹽堿地、下濕地、重茬地種植,前茬以豆類、馬鈴薯和玉米為好。整地要達到土地平整,上虛下實,田間沒有大土塊和暗坷垃,沒有較大的殘株、殘茬。結合耕翻,每畝施農家肥2500-3000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
記者: “張雜谷”最適宜的播種期是什么時候?
王曉明:4月下旬~5月中旬播種,掌握積溫較低地區適當早播,積溫較高地區適當晚播的原則。墑情不好時可根據墑情確定播種時期,也可干寄籽播種,雨后出苗。用種量按種子包裝袋說明安排。播種深度3至4厘米,播后及時鎮壓,使種子緊貼土壤,以利種子吸水發芽。采用機械播種,可提高播種效率5至10倍,可提高間苗效率3至5倍。
記者:什么時候進行間苗和定苗?
王曉明:谷子5~6葉期,一次性間苗、定苗。“張雜谷”分蘗力強,在保全苗的基礎上應適度稀植,中上等地留苗1.0-1.2萬株/畝(行距8寸,株距7-8寸),下等地留苗0.8-1.0萬株/畝(行距8寸,株距8-10寸)。
記者:田間管理應注意哪些問題
王曉明:在中耕與追肥方面,一般2~3次。第1次中耕與追肥在5~6葉期結合間苗、定苗進行。每畝順壟撒施尿素5公斤,結合淺鋤、細鋤,將肥料翻入地表內,滅草不埋苗。第2次中耕與追肥在8~9葉期進行(拔節期,植株高度約30cm),每畝順壟撒施尿素15公斤,要求深鋤、細鋤,滅凈雜草,并向植株根部培土,將肥料翻入地表內。第3次中耕與追肥在孕穗期進行,趁雨或結合灌溉每畝撒施尿素10公斤,深鋤并向植株根部培土,將肥料翻入地表內。
灌溉方面,谷子孕穗到灌漿期為需水高峰期,期間如遇干旱,有灌溉條件的要及時灌溉。
在病蟲害的防治方面,危害谷子的主要病蟲害有粟灰螟、粟凹脛跳甲、蚜蟲、粘蟲等蟲害,以及黑穗病、白發病等病害,應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發現蟲害時要及時噴施農藥,農藥可向當地農藥門市部咨詢、購買。發現病株時要及時拔除,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掉。
記者:收獲的最佳時期是什么時候?
王曉明:收獲期一般在臘熟末期,掌握在谷穗由綠變黃,谷粒已變堅硬,表現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澤時收獲,收獲后及時晾曬、脫粒。
“張雜谷”與傳統谷子種植技術大同小異,概括起來為4個要點:足量播種保全苗,一次性間苗定苗,稀植秀大穗,施肥保高產。
“張雜谷”同玉米雜交種一樣,只能種一代,不能留種種植,否則將嚴重減產。以上技術希望能對科學種植“張雜谷”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