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品種"中麥895"在潁示范取得佳績
5月14號上午,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和安徽隆平高科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4年中麥895小麥新品種觀摩現場會在我縣紅星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舉行。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省農委農業局局長牛運生,市農委黨組成員、總農藝師楊慶芳,縣委常委海闊出席觀摩會現場,全國各地小麥經銷商代表參加觀摩會。

據了解,今年“中麥895”在我縣示范種植面積共1000畝。“中麥895”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小麥研究室品質課題組于2002年以周口市農業科學院培育的高產抗病廣適品種周麥16為母本,與山西省農墾科研中心選育的高產康航新品系荔墾4號雜交后,采用系譜法連續6年選育而成,該新品種技術使用權在安徽省已轉讓給安徽隆平高科有限公司。該品種具有高產、粒大、抗到、抗病抗逆、適應性廣。從我縣今年示范種植情況看,田間表現株型緊湊、株高75厘米左右,抗倒性好、葉功能強、灌漿速度快。

在座談期間,海闊對我縣農業發展總體情況進行匯報,并重點對我縣現代農業和小麥高產示范創建工作進行介紹。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中虎對中麥895種植技術、生長特點、繁育推廣情況等進行介紹,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馬傳喜宣讀了5個現場測試點綜合測產結果,馬傳喜表示,按照農業部制定的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規定,通過現場5個測產樣點的測產情況看,畝均穗數58萬個、平均穗粒數26.9粒、千粒重49克(普通小麥為40左右),預測畝產為643.7公斤,在沿淮地區處于較高產量。專家建議,該品種具有重大推廣前景,特別是加大在安徽淮北地區的推廣力度。

劉旭強調,下一步示范區在做好良種穩步示范的基礎上,強化良方配套,進一步發揮品種優勢、積極開展好新品種推廣,為小麥高產創建工作做出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