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位于雙口鎮平安莊村的天津冬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育種基地的試驗溫室大棚內看到,一棵棵生長在營養包里的小幼苗整齊地排列在田壟間,每個品種都用擋板隔開,并標有數字編號,工人們正在仔細地進行鑒苗。該公司負責人趙洪森向記者介紹說:“這次一共試驗了4000個品種,每種26棵,目前已經進入出苗期,為了達到最佳的試驗效果,工人們需要對每個營養包進行鑒苗,把發育不好的苗去除,只留下一棵生長最茁壯的,這樣才能保證黃瓜質量。”
據了解,冬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黃瓜育種基地共450畝,自建設以來,堅持錯位發展,主攻保護地黃瓜種子研發,并很快在國內種源行業拓展出一片獨具特色的市場。“所謂保護地種子就是大棚、設施農業用種,這類種子一般價格比較高,可以說是黃瓜界的‘奔馳’。”趙洪森向記者解釋道。該基地借鑒荷蘭等國外先進制種技術和經驗,研發出的黃瓜種子適合設施農業需要,其特點是瓜條直、色澤亮綠、把短、刺密、抗病、商品率高,先后占領了天津、河北、山東等主要保護地黃瓜市場,為推動黃瓜設施化生產起到了示范促進作用。
冬冠黃瓜育種基地每年按編號要對15000個品種黃瓜反復篩選、交叉授粉,進行試驗和穩定性測試,確保公司每年都有一兩個新品種投入市場。趙洪森告訴記者:“只有組合量高,才能選育出好的品種來。而且一個品種在市場的壽命大約是3到5年,在這期間這個品種的市場占有率非常高,但是如果不出新品種,幾年后這個品種就淘汰了。因此,基地要不斷有新的育種方向和目標,不斷地推出新品種才能保證市場需求,我們對新品種的研發也就永無止境。”
該育種基地最大的特點是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所有黃瓜新品種都是應農民和市場需求所研發的,為了確保農民增收、市場穩定,該基地不僅育種,還要試種,只有經過試種出來的黃瓜銷售成功后,才能大批量地推向市場。“我們研發出籽種后,在基地里都要進行反復試種,從而篩選出產量高、質量好的品種,再把這些品種拿到地方大棚中進行種植,最后由公司科研部鑒定合格后,我們才會正式推向市場,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至8年。之所以這么做,公司也是本著對農民負責的原則。”趙洪森如是說。
現如今,平安莊村的冬(dong)冠黃(huang)瓜(gua)育(yu)種基(ji)地(di)每(mei)年(nian)都要(yao)出產20萬(wan)公斤的優(you)質黃(huang)瓜(gua)籽種供給全國各地(di)農民種植,在(zai)山東壽(shou)光及遼寧、河南等全國七(qi)大黃(huang)瓜(gua)主(zhu)產區市場(chang),冬(dong)冠種子(zi)占有率達到(dao)50%以上,確保津(jin)產黃(huang)瓜(gua)品質和商品率經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