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孫志剛劉振宇張菁菁
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部門不斷加大種子市場監管力度,種子質量明顯提高,為糧食生產“十連增”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種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優良品種的市場價值快速提升,種子市場上套牌侵權、制假售假現象呈逐年上升趨勢,制約了種業的健康發展,也給我省糧食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2月21日,省農業廳、省公安廳、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召開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此次行動將突出以下幾個重點:
嚴格生產經營主體監管
各級農業、工商部門要按照自身職責,依法加強種子生產經營主體資質審查,嚴把種子市場主體準入關。加強行政許可事后監管,全面檢查轄區內種子生產經營主體資質、生產經營檔案、品種授權合同等。依法查處無證無照生產經營、超范圍生產經營和侵權經營行為,清理不具備資質條件的生產經營主體,取締無證無照生產經營單位。
切實加強品種管理
省種子管理部門要進一步清查審定品種,退出沒有生產面積、存在重大缺陷、未上交標準樣品的品種。各級種子管理部門要結合市場檢查、企業督察,對本轄區市場經營的所有玉米、水稻品種進行抽樣檢測。
深入開展冬春種子市場專項檢查
各級農業與工商部門要加強種子經營門店日常巡查,重點整頓規范種子批發市場、專業市場、集散地、運銷大戶和鄉村流動商販,監管責任落實到人。督促經營者依法建立經營檔案、臺賬,檢查種子來源及其合法性。強化廣告監管,嚴查虛假廣告。為減輕經營者負擔,避免重復建立臺賬,依據農業、工商部門要求建立的進銷貨臺賬可互通互認。
認真開展直銷種子檢查
各地農業部門要對直銷入戶比例較高的鄉村,組織開展進村排查、入戶訪查,重點檢查種子標簽、來源情況、購銷發票等。對于來源
不明、可能存在問題的品種要追查種子來源,并由省種子管理站組織開展品種真實性檢測。
狠抓大案要案查處
對于市場監管中發現的套牌侵權、制售假劣重大案件,各級農業部門要主動聯合工商、公安部門,及時交換案件查處信息,認真開展案件查處。涉嫌犯罪的,依法及時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堅決杜絕有案不移、以罰代刑。對于公安、工商部門查處的案件,需要進行技術鑒定的,農業部門要及時組織力量進行檢測或田間鑒定。對涉及面廣、數額巨大、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案件,涉及公安、工商部門職權的,可采取聯合掛牌督辦、集中辦案等形式,限期辦理,徹查全案,堅決杜絕地方保護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