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農業部印發《2014年農業科技教育與環保能源工作要點》,其中重點提及“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轉基因重大專項深入實施,加快轉基因優質棉、抗蟲及抗旱玉米、抗除草劑大豆、高品質奶牛等重大新品種培育,推動產品研發、安全評價與品種審定有機銜接。”
中種集團與孟山都在中國境內的玉米種子業務整合出現實質性進展,新設立的中種國際將全權負責孟山都在中國境內玉米種子業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這是國際種業巨頭首次將科研資產注入合資公司;2014年5月底,世界種業大會將首次在中國召開,預示著2014年國際種業巨頭與國內種業公司將有更廣泛和深入的合作,中國種業未來格局將呈百舸爭流態勢。
2013年12月份以來,種業板塊政策利好頻出,包括我們在內的市場大眾均過分關注13/14推廣季庫存高企的壓力,而低估了種業政策對行業格局的影響,2014年或將成為種業政策大年,轉基因、并購重組、種業科研資源轉制重構等將成為種業股上漲的多重催化因素。在新的政策指引下,2014年種業科研資源將出現重構,科研人才的流動和整合將成為2014年種業行業最大亮點和看點,從而直接影響未來數年行業格局的變化走向,商業化育種向龍頭企業傾斜將有利于品種集中度和行業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2013年底,新的《農作物品種審定管理辦法》出臺,正式確認了龍頭企業品種審定的綠色通道機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提出鼓勵有實力的種子企業并購轉制為企業的科研機構。確定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實現與其所辦的種子企業脫鉤;其他科研院所逐步實行企業化改革。新布局的國家和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種業產業化技術創新平臺,要優先向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傾斜。
最近兩三年以來,中國種子行業格局正悄然變化,品種與品種之間的分化、種子企業之間的分化越發明顯,傳統的周期分析思路不僅效應遞減,而且容易誤判形勢、錯失機會,在種業新格局下,自下而上判斷品種的競爭力和公司的營銷能力比僵化地等待全行業去庫存更為重要。在07/08推廣季以前的玉米種子多粒播推廣時代,各品種同質性強,稀植大棒是主流品種,因此在每輪去庫存周期中,種子價格均出現同漲同跌的局面。但隨著單粒播推廣時代來臨,根據各地種植條件不同,在密植、適宜機械化種植和收割、抗病性好等多種要求下,異質化品種越來越多,因此行業整體庫存高企,并不妨礙優勢品種的推廣和價格強勢。我們認為在本輪去庫存周期中,單純的通過行業供需數據來判斷各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將會出現較大差池,對于品種競爭力與公司營銷能力的判斷顯得更為重要。
從品種儲備豐富度及核心品種的競爭力來看,我們繼續堅定看好登海種業和隆平高科分別在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種子領域各自的核心競爭優勢。2014年種子龍頭企業業績增長的確定性,以及轉基因等政策契機有利于兩家公司中長期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和鞏固,將是我們看好其股價表現的根本邏輯。
政府對轉基因大田品種的政策導向或將促發種子行業價值再一次出現巨大的躍升,但值得關注的是,如若大田轉基因品種進入商業化推廣,行業競爭格局可能出現較大變化。我們對轉基因作物推廣有如下預判,僅供各位投資者參考:(1)政府對大田轉基因作物的推廣將會審慎推進,實現商業化種植是大勢所趨;(2)根據政府最新表態,我們判斷率先實現商業化種植的作物可能是玉米和大豆,水稻推廣時間將推后;(3)目前國內轉基因技術大多被國內核心科研機構所掌握,種子企業掌握技術不多,因此在此次科研機構整合中,生物技術核心人才的流動和整合將奠定未來各種子公司在轉基因作物領域的核心競爭力;(4)中種與孟山都全方位合作凸顯出海外巨頭對未來轉基因作物推廣的戰略布局意圖,因此未來國內公司與海外巨頭是否有全方位深入合作也決定了其在轉基因作物領域的長期競爭力。
從季節性來看,2011年以來種子股的投資機會均是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原因在于:(1)上半年推廣季結束后,品種大田表現以及新制種季制種面積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均需等待至7-8月份大田表現基本確定后,才能對下一推廣季表現有所預期;(2)下半年農業政策密度高于上半年,政策催化劑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