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一個品種包打天下,要找準新品種的亮點和適宜區域
■經銷商不是越多越好,要精選能把品種做好的,擴大他們的銷售區域
■口碑宣傳對新品種推廣很重要,好口碑來自全程化、多方位的服務
新品種推廣要“精耕”市場
《 農民日報 》( 2014年01月13日 07 版)

圖為“富友99”看種會現場(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李竟涵
在種業市場化的大背景下,種子市場營銷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而在品種繁雜、新品層出不窮的種子市場中,一個新種子的推廣常令種企頭疼。新品種如何打開市場,邁出銷售第一步?遼寧東亞種業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精準定位品種
2010年,東亞種業開始在遼寧區域小面積推廣新的玉米種子“富友99”,當時只推廣了一萬袋左右,2011年種子銷量達到100萬斤,2012年達到200萬斤,2013年預計能達到300萬斤。
平均每年50%的高增長率,離不開第一年的一萬袋種子。這一萬袋種子主要賣給了愿意接受新種子的示范戶,公司還定期安排技術人員回訪。
經過一年的觀察和示范戶的回饋,技術人員發現了這一新品種的主要特點,包括高抗倒、不挑地、穩產性強、適宜機械化播種和收割等優點,也存在存水超過7天的地塊表現一般等問題。雖然當年銷售數量不大,卻挖掘出了新品種的七個主要賣點,也找到了它的適宜區域,為這個品種的推廣打下了基礎。
東亞種業公司銷售經理吳曉冬是“富友99”推廣的主要操作人,她告訴記者:“在極端性氣候越來越頻發的今天,已經不可能再出現包打天下的品種了。新種子推向市場首先要找準品種適宜區域,否則產量上不去,農民受損失,經銷商受損失,廠家信譽也會受損失。”
一個玉米新品種,推廣在適宜的地塊上,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品種的遺傳優勢,反之,就可能影響品種的壽命。新種子的推廣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產量,贏得用戶口碑,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精選經銷商
在種子銷售環節中,經銷商直接與農戶接觸,作用不可忽視。一些企業往往認為,經銷商越多,產品的銷量就越大。然而吳曉冬認為,品種的推廣不是經銷商數量越多越好,而是要精選對品種認可的經銷商,擴大開放他們的銷售區域,這樣也便于加強市場管理。
對于經銷商的選擇,東亞種業有一套自己的評價體系,標準包括對農民服務的反饋、參加公司培訓情況、銷量增長等。經過考核選出的經銷商并非每個鄉鎮都有,而是選擇做得好的經銷商,將周圍的鄉鎮也交給他做。吳曉冬說:“這樣才能把品種做細、做實,也有利于保證市場價格的穩定,品種才能越賣越好。”
選擇好經銷商,還要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在“富友99”的推廣過程中,公司的技術人員把品種的缺點、優點挖掘出來,找準產品的賣點,這樣經銷商賣起來也比較容易,相對沒有風險,就更愿意銷售。
吳曉冬告訴記者,銷售一個品種必須做到利益的合理分配,也就是廠家、代理商、經銷商都要有合理的利潤空間。為了保證經銷商的利益,東亞種業規定代理商只是將種子提供給經銷商,過程中不允許加價,只賺取公司的服務費。
此外,還要處理好直銷網絡和經銷商之間的關系。為了保護經銷商的積極性,“富友99”的直銷價格和經銷商銷售價格是一致的。直銷主要是靠服務增值,通過直銷購買種子可以享受公司技術人員免費測土施肥等技術服務。
精心服務農戶
種莊稼看看周圍人,這是長期以來農戶的購種習慣,同時也說明了口碑宣傳對新品種推廣的重要性。口碑傳播與企業自我宣傳相比,更容易被農戶接受。
要想贏得好口碑,離不開對農戶的全程精心服務。除了平時經常給農戶發送短信,傳遞最新的國家政策和技術要點外,2011年、2012年,東亞種業在遼寧省內連續舉辦了兩屆“富友99”高產競賽。采取農戶自愿報名的方式,選擇幾個點平均測產,按照產量高低評出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并將頒獎現場設在在遼寧種子交易會,以擴大其影響力。此外,公司針對低產區農戶還設立了高產種植獎。受地力限制,低產區農戶的產量可能不如高產區,但是為了鼓勵更多農戶,只要比周圍地塊產量高的基本都可以獲獎。據統計,平均每年得獎人數能有120多人。
吳曉冬告訴記者,2013年起,替代高產競賽,公司開展了“回短信、中大獎”活動,這一活動將比高產競賽覆蓋面更廣。活動主要通過種子包裝袋里由16位數字組成的條碼進行,只要購買種子的都可以參加抽獎,同時條碼也有防偽功能。
從遼寧一個省的推廣,到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的同步推進,從一萬袋到300萬斤,“富友99”在眾多王牌品種的包圍中成功開拓了市場,賺到了第一桶金,離不開對產品的精準定位、對經銷商的精挑細選和對農戶的精心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