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振剛嘔心瀝血30年終成正果
本報訊(記者韓嘉俊宋朝馬丙宇)在昨日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省長謝伏瞻說,小麥新品種——百農矮抗58選育及應用獲得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我省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方面的重大突破。
百農矮抗58是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剛和他帶領的團隊,歷經30年嘔心瀝血培育成功的小麥優良品種。
百農矮抗58,成功地解決了小麥高產大群易倒伏、矮稈品種易早衰、高產品種品質不優和穩定性差、穩產性與廣適性難結合等種子培育的諸多技術難題,實現了高產穩產、矮稈抗倒不早衰、抗逆抗病適應性廣、優質中筋、穩定性好等品種優勢,其總體技術達到了行業全國領先水平。該品種目前已經是黃淮小麥主產區的特大小麥品種,年種植面積在4000萬畝以上,被業界譽為“中國第一麥”。
據悉,百農矮抗58自2005年通過國家審定以來,累計種植面積達2.3億畝,大面積已達畝產550~600公斤的水平,累計增產小麥86.7億公斤,增效170多億元,為我省夏糧生產實現十年連續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據記者了解,2012年6月7日,在新鄉市農業局組織的百農矮抗58萬畝示范方實打驗收中,百農矮抗58表現出色,我省專家教授組成的驗收組按照標準的實打驗收流程,在長垣縣大前村農民時瑞強家2.03畝麥田里實打實收,經扣除水分、去除雜質,實際平均畝產684.55公斤。
茹振剛認為,百農矮抗58具備畝產700公斤的產量潛力,畝產一噸半的目標也有可能在近年實現。
農業部小麥專家組副組長郭天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百農矮抗58選育及應用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對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保證自己的碗里裝自己產的糧食,提高糧食單產將會起到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