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中國之聲前天起推出特別策劃《關于轉基因,等待澄清的恐慌》。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至今仍然頻頻在網上被爭論。有人就此說,既然有爭議,那么先擱置,行不行?要回答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先從木瓜說起。
轉基因技術對生產力意味著什么?這個問題,美國夏威夷的農民最有發言權。美國農業部太平洋區域農業研究中心剛剛退休的前主任戴尼斯·岡薩弗斯(DennisGonsalves)說,在他任上,曾親眼看到當地木瓜產業的滅頂之災。
戴尼斯·岡薩弗斯:大約20年前開始,整個地區的木瓜飽受輪點病毒之害,到15年前達到頂峰,當時夏威夷的木瓜減產50%。這塊產區名叫普納(Puna),全美95%的木瓜都在這里種植。美國木瓜產業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1992年,損失由那時開始發展。其實在當時,我們已經有了轉基因木瓜品種,事實上可以解決病毒帶來的問題。但像所有轉基因作物一樣,我們還需要經歷解除監管的程序。
1998年,由岡薩弗斯領銜研發的轉基因抗輪點病毒木瓜品種Rainbow,也就是“彩虹”的種子終于獲得在夏威夷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許可證。當年5月,夏威夷農民免費領取了“彩虹”,到1999年收獲時,美國木瓜產業已免除病毒災害。
盡管據臺灣媒體公布的一份調查,有86%的農民認為他們愿意付費以取得轉基因種子,但岡薩弗斯表示,轉基因木瓜品種的研發,每一分錢都由美國農業部承擔,自始至今,他們沒有收過任何種植者的任何費用。
戴尼斯·岡薩弗斯:我想強調的是,木瓜與其他轉基因作物的不同之處在于,所有科研都是由科學家和公共機構一手完成的,從沒有大公司參與研發。
記者走訪夏威夷當地農貿市場,木瓜標簽上注明的品種多為Rainbow或SunUp,這兩個品種,也是最廣為接受的抗病毒轉基因木瓜品種。市場上沒有看到非轉基因木瓜。
記者:你知道你賣的木瓜是轉基因或非轉基因嗎?
木瓜女孩:這是轉基因的。
記者:那你在意嗎?
木瓜女孩:呃……這都是我家種的,我們必須得用轉基因種子,如果不用的話,成熟的木瓜是無法保存的,根本賺不了錢。
記者:你們會考慮轉基因技術安不安全嗎?
木瓜女孩:一開始我擔心過,你知道的,有人會說科學家把各種各樣的東西放到了轉基因種子里頭,可是我自己種了也吃了,我不覺得里頭有什么,我理解的是,就像我們生病時,醫生給我們開抗生素,這種子里就有木瓜的抗生素。
記者:顧客呢,他們在意嗎?
木瓜女孩:有的顧客在意,有的不在意。可是現在市場上沒有賣非轉基因木瓜的,你要吃只能自己種。可是如果你自己種,果實成熟后兩天之內就全壞了,絕大部分木瓜全浪費了。
記者:你吃自己種的木瓜嗎?
木瓜女孩:吃啊,我每天都吃。
這一趨勢不僅在美國、在木瓜產業出現,在全世界農業種植領域都是如此。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公布的最新年度報告,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增長到2012年的1.7億公頃,17年時間增長了100倍。對待轉基因產品態度最為謹慎的歐盟,也從2009年開始積極調整政策取向,除西班牙等7個國家批準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抗蟲玉米外,2010年歐盟又首次批準種植改良淀粉品質的轉基因馬鈴薯。按照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統計,全球約81%的大豆、81%的棉花、35%的玉米、30%的油菜都是轉基因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