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種子即將“回家”,并在海南和大慶交替進行育種試驗
太空良種將先赴海南“待產”
預計3年左右,大慶人能吃上本批次“太空蔬菜”
大慶網訊(記者 周晶)近日,記者從八一農墾大學農業院了解到,在經歷15天遨游太空的“特殊旅行”后,大慶良種即將“回家”,并開始漫長的地面育種過程。
“種子已經從太空倉里取出來了,通知一到,我們就能接它們回來了。”這兩天,負責此次“太空種子”育種工作的八一農大教師李德澤一直在焦急地等待著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電話。
據了解,此次,隨“神十”上天的各種試驗品中,我市精心挑選了4個茄子品種、6個番茄品種、兩個黃瓜品種、9個西瓜品種和6個甜瓜品種的種子。
種子就要回來了,高興之余,李德澤心里也在不停地“打鼓”,因為,太空育種僅僅是走完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能否得到理想中的新品種,還要看地面育種的實際效果。
李德澤說,相比目前的大慶,海南的氣溫、光照強度、光照時間更適合種子生長發育,為了讓第一代種子盡可能地不出現“差池”,種子回來后,將首先被送往海南育種基地。
此次的“太空種子”都被賦予了不同的“使命”,有的是要改變成熟期,有的是要改變口感,有的是要能抗病蟲害……但無論改變什么,這批種子都是為能在大慶推廣種植而“量身”打造的,因此,育種過程也必然要接大慶的“地氣”。
李德澤說,預計11月末,“太空種子”在海南基地就能培育出第一代,明年春天,回到大同區航天基地育種第二代,秋天再次返回海南基地培育,第3年春天再次回來。
“在試驗田里,我們會種一壟正常的種子作為對比,找到太空種子與普通種子的不同,然后還要進行多次的雜交,讓普通種子和‘太空種子’的優點集中。”李德澤說,種子經過這樣一茬一茬的“過濾”,長到第五代或第六代時,新品種性狀基本就能穩定了,也就可以考慮大面積推廣種植了。
李德澤說,如果一切順利的話,3年以后,大慶人就能吃上本地產的“太空蔬菜”了。
【鏈接】
太空育種
太空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就是將農作物種子或試管種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無法模擬的環境(高真空,宇宙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高潔凈)的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種的作物育種
新技術。太空育種具有有益的變異多、變幅大、穩定快,以及高產、優質、早熟、抗病力強等特點。其變異率較普通誘變育種高3-4倍,育種周期較雜交育種縮短約1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成功地進行了衛星搭載太空育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