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三農 » 正文

農民為啥不愿再種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5-20  來源:人民政協網  瀏覽次數:132
 

  眼下正值種棉季節,浙江一些傳統產棉地,種植熱情卻在逐漸消退。浙江省慈溪市庵東鎮棉農章銀珠表示:今年不打算再種棉花了,十多畝承包地準備改種其他作物。據銷售的種子量測算,浙江省今年棉花播種面積較去年減少3.62萬畝,減幅11.6%,且棉區逐漸縮小到黃土丘陵、河灘沙地(鹽堿地)等土壤質量相對較差的區域。

  不僅浙江,全國著名的產棉地,也有不少農民不愿再種棉花。臨清是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和山東省棉花出口基地,但如今原有的棉田已被大片玉米地所取代。據統計,2012年山東省棉花種植面積為1020萬畝,同比下降9.6%。筆者所在的安徽省,去年棉花種植面積約470萬畝左右,同比減少12.14%,其中皖北部分原有主產縣市已不再種棉花。中國棉花協會近日調查顯示,國內棉花種植面積持續下降,2012年全國棉花實播面積為7178.7萬畝,降幅達9.6%;今年棉花面積預計降至6818萬畝,創下10年來最低紀錄。

  農民為啥不愿種棉花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種棉相對收益在下降。盡管國家連續兩年出臺收儲政策,保證了農民棉花種植收益,但是由于糧食最低價在提高,棉花整體比價在下降,種棉效益只有種糧的1/4,很難維系農民的種棉熱情。其次,棉花伺候起來難,打藥、整枝、采摘季節較長,管理技術要求高,費力費時,投入成本大(毎畝600元以上),抗災能力弱,市場棉價起伏不定,風險較大。因此,在比較效益下,不少棉農改種水稻、玉米或者其他經濟作物。

  “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這種盛開在田間、給人類帶來溫暖的雪白之花,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它既是保供給的重要物資,也是紡織企業重要的原料來源。如今,中國棉花告急,加大對棉農的扶持勢在必行。目前,種糧國家一畝地能補貼130多元,而種棉花僅15元補貼,顯然不盡合理。如能參照水稻補貼政策,給予棉花相應待遇,那農民種棉熱情自然提高。同時,還應提高種棉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水平,推廣抗蟲棉等優良品種、簡化種棉技術,減少物化投入,推行棉田間(套)種模式,不斷提高種棉的質量和效益,讓棉農也不吃虧、有賺頭、得實惠。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