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 》( 2013年05月06日 03 版)
“這茬兒黃瓜苗都四五十公分了,再過10多天就可以長出小黃瓜了,到時候你們再過來看看。”在河北省大城縣野固獻村,有四年大棚蔬菜種植經驗的郭軍正有條不紊的打理著黃瓜秧苗。
野固獻村素有種植業的傳統,但由于規模小、缺乏專業技術和資金,始終沒有賺到錢。近年來,大城縣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發展設施蔬菜種植。2009年5月,在縣農業局和村班子的支持下,野固獻村的種植戶成立了翔達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該村以合作社為平臺,引進了專項支持資金500余萬元,合作社給每一位入社的種植戶每畝提供了1萬元的無息貸款補貼。
同時,合作社積極引導菜農采用有機肥料、復合肥料,種植西蘭花、辣椒、芹菜、黃瓜、西紅柿等多個蔬菜品種,發展無公害蔬菜綠色種植,自己創立的“百家洼”牌甜瓜已打入京津市場;在技術上,實施以老帶新,以專業技術人員帶領非專業人員的管理模式,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廣泛吸取青縣、永清、獻縣等地的先進經驗,提高社員們的技術水平;在銷售上,打破以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舊觀念,積極擴大營銷網絡,提升合作社的知名度。
如今,翔達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會員50余戶,還帶動了周邊十余個村街80多戶共同致富。規模化的形成與產品質量的提升,讓野固獻村菜農的蔬菜迅速打開了銷路,在蔬菜成熟期,來自京津等地的經銷商和大超市會自己找上門來。
“以后合作社發展方向有三個方面,一是創品牌,把品牌打出去;二是要發展配菜等方面的深加工;第三要建立自己的果蔬批發市場,把周邊的種植戶都聯合起來,突破規模小、效益低、質量不高、與市場對接難的農業發展瓶頸問題,走低碳、無公害、品牌化生態農業之路。”在談及合作社今后的發展方向時,大翔達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房庚申一臉興奮。
陳彩燕 張俊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