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做大做強民族種業,還有待種業界和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面對農業現代化的迫切需求,面對與種業強國在育種水平上的巨大差距,面對跨國種業公司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做大做強民族種業的文章才剛破題,建設種業強國才剛邁出長征的第一步。
■做大做強民族種業,還有待種業界和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種業界按照“育繁推”一體化的思路“苦練內功”;另一方面,也亟待有關部門和地方切實履行政府職能,為種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
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近年來民族種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似不為過。自2011年4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以來,在有關部門和種業界的共同努力下,各種形式的科企合作快速推進、“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初步形成,種子企業兼并重組闊步前行、“多小散”的亂局大為改觀,種子打假力度空前、市場環境進一步凈化……可以說,中國種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當然,面對農業現代化的迫切需求,面對與種業強國在育種水平上的巨大差距,面對跨國種業公司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做大做強民族種業的文章才剛破題,建設種業強國才剛邁出長征的第一步。
做大做強民族種業,還有待種業界和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種業界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按照“育繁推”一體化的思路,加快打造育種能力強、制種水平高、推廣速度快、服務質量好的旗艦型種子企業;另一方面,也亟待有關部門和地方切實履行政府職能,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
作為種業界來說,還需在“苦練內功”上下功夫。對于依然是育種主力的科研院所而言,在加快補上種子基因研究薄弱、分子育種能力欠缺等短板,迅速提高育種能力的同時,更要及早轉變觀念、主動尋求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對于尚未成為育種主體的企業來說,更要深刻認識現代種業是高科技產業的特性,向跨國同行虛心學習,敢于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提升育種水平,在現代化管理水平、標準化制種能力和優質化服務等方面下大功夫,在激烈的競爭中迅速做大做強。
建設種業強國,離不開良好的外部環境。近年來,農業部等相關部門聯手作戰,在出臺規劃、制定政策、推動兼并重組、整頓市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動作之快、成效之大有目共睹。但是,由于我國的種子市場開放只有十來年時間,長期計劃經濟遺留的體制、機制性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同時,種業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當初制定的一些法規、政策現在已不合時宜;加上我國種業市場龐大、地方保護主義作祟,市場監管的難度可以說是全世界少有。因此,政府所要挑的擔子或許更重,為民族種業保駕護航的任務非常急迫、繁重。
比如,在研發環節,研究課題重復現象還較普遍、育種效率還很低下,科研院所向企業流動所面臨的身份、社保等制度性問題急需破解,種業界熱切呼喚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亟待構建;在市場環節,套牌侵權、私繁濫制等違法行為依然屢禁不止,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事情時有發生,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了育種單位的創新積極性……
此外,現代種業必須要有現代化機械、規模化經營、職業化農民相匹配,否則將會事倍功半。
而解決上述問題,單靠一個部門都難以完成,必須多個部門精誠協作、中央和地方上下聯動。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人們期待著,種業界和政府部門敢于擔當、勇于盡責,通力協作、良性互動,為建設種業強國做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