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產業是繼中國水稻之后,占據國際農作物生物育種前沿陣地的強力支點,是打破國外種業公司壟斷、保證國家糧油安全的關鍵突破口。”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圣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書平呼吁:國家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花生補貼措施,促進花生產業的健康發展。
“由于受進口大豆的沖擊,我國大豆產業逐年滑坡,油料產業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王書平認為,花生是我國傳統的優勢油料作物,單位面積收益高于多數農作物,是主產區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花生種植是我國丘陵、山地等不適宜小麥、玉米種植的中低產田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小麥、玉米種植空白區域,糧油增產增收的重要選擇。由于種植效益好,近年來花生種植區域逐年擴大、種植面積逐年上升。
目前,我國花生產業位居世界第一,單產、總產、品質均位居前列,可以說,我國花生產業具有產業先發優勢與國際話語權。據統計,2012年全球花生年種植總面積3.3億畝,我國花生年種植總面積7000萬畝,花生總產值居油料作物首位,在我國食用油供給中占有重要地位。
王書平分析,目前,我國花生產業總體上處于種植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階段,但也存在著地區發展不平衡、政策扶持不夠、機械化不配套、花生脫殼加工技術瓶頸、花生的新品種與新技術推廣速度慢、技術支撐不到位等問題。
為此,王書平代表建議:
——將花生列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把花生當糧食作物,每年可增加300多億斤的糧食總產量;積聚資源,發揮我國花生產業優勢,占據世界花生產業制高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從農業財稅政策上向花生生產傾斜;完善花生補貼政策,采用花生良種直補農戶的措施,加大花生種植補貼力度和范圍。
——建立花生產業“全程機械化”體系,提高生產效率。結合高產攻關,大力發展單粒精播技術等節本增效技術,加快發展麥油兩熟制(麥套、夏直播)技術、果油雙豐(樹間套種)技術,實施花生生產標準化技術,推進花生生產機械化進程。
——建立花生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優先發展機制。重點打造世界級花生種業企業,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經營機制,擴大產業化經營,實現繼水稻之后又一農作物的品種出口創匯,提升我國農業的國際地位。
——將花生種“進出口”業務納入法律許可業務范圍,簡化花生種子進出口、植物檢疫等手續審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