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蟲情報 第 五 期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13年2月25日
2013年全國玉米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
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會同科研、教學和推廣單位專家分析預測,2013年全國玉米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明顯重于常年,預計發生面積11.3億畝次,蟲害發生8.3億畝次,病害發生3.0億畝次;將影響全國約3億畝玉米的安全生長。其中,玉米螟、大斑病在東北、華北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二、三代粘蟲在東北、華北和黃淮等地中等以上發生的可能性較大;二點委夜蛾在黃淮海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
一、發生趨勢
(一)玉米蟲害
玉米螟發生3.5億畝次,其中,一代玉米螟在東北北部偏重發生,東北其他大部地區、黃淮海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6億畝;二代玉米螟在東北中南部、華北北部偏重發生,黃淮海、西南大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2億畝;三代玉米螟在黃淮海中等發生,發生面積7000萬畝。二、三代粘蟲在東北、華北、黃淮和西南等地中等以上發生的可能性較大,遇適宜的氣候條件,部分地區大發生的風險較高,全國發生面積可達1億畝次。二點委夜蛾在黃淮海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發生3000萬畝。蚜蟲在華北、西北大部偏重發生,發生8000萬畝。薊馬在黃淮海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5000萬畝。棉鈴蟲在黃淮海、西北西部中等發生,發生5000萬畝。地下害蟲在東北、華北偏重發生,黃淮、西北、西南中等發生,發生9000萬畝。雙斑螢葉甲、葉螨、土蝗等在東北、華北、西北等部分玉米產區有偏重發生的可能。
(二)玉米病害
大斑病在東北、華北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西南大部中等發生,發生8000萬畝。小斑病在黃淮海中等發生,發生5000萬畝。褐斑病在黃淮海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發生4000萬畝。灰斑病在東北北部、西南偏重發生,發生3000萬畝。粗縮病在黃淮中南部中等發生,發生1500萬畝。絲黑穗病、彎孢葉斑病、紋枯病、銹病、頂腐病、瘤黑粉病等病害在部分玉米產區有一定程度發生為害。
二、預測依據
(一)玉米病蟲基數維持較高水平
據全國農作物病蟲監測網調查,2012年冬前調查玉米螟平均百稈活蟲數,黑龍江為124.9頭,吉林、安徽、遼寧、新疆分別57.9頭、50.1頭、44.7頭、43.6頭,河南、山東、湖北和內蒙古為30余頭,河北、山西和天津約為20頭,北京、陜西、四川、寧夏在10頭以下,其中黑龍江、內蒙古、安徽、湖北和陜西常年值偏高,其他省份一般偏低20%以上。2012年東北、華北三代粘蟲重發,殘留數量較大,2013年在江淮、黃淮麥區繁殖一代后,種群數量將得到有效放大。據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安徽等6省2012年冬前調查,二點委夜蛾越冬基數普遍低于2011年,一般蟲量每平方米不足0.2頭,種群數量總體有所回落。但河北存在每平方米達9頭的高密度區域,且2012年二點委夜蛾在黃淮海部分夏玉米區發生區域擴大,越冬基數分布較為廣泛。玉米大斑病等玉米病害田間菌源分布廣、基數大。
(二)玉米種植制度對病蟲害發生有利
近年來,我國玉米種植面積持續增加,東北主栽品種對大斑病、黃淮海主栽品種對褐斑病抗性普遍較差;大部地區生產品種對玉米螟抗性差。東北春玉米多年大面積連作,黃淮海主產區實行小麥-玉米兩熟制和春、夏玉米混作,各地普遍采取密植、免耕、秸稈還田、高肥水管理和機械跨區作業等措施,均有利于玉米病蟲源積累、傳播擴散,加重病蟲發生。
(三)氣象條件對病蟲害發生較為有利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2013年春季氣溫,黑龍江、吉林大部、內蒙古東部較常年同期偏低,全國其余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黑龍江東部、吉林大部、遼寧東部、山東大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吉林東部降水偏多2~5成;全國其余大部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以上氣候條件將有利于東北和黃淮地區玉米螟的化蛹和羽化,也有利于一代粘蟲在江淮、黃淮麥區的發生危害。夏季,如遇降水偏多天氣,將有利于粘蟲、二點委夜蛾、大斑病、褐斑病等病蟲害發生危害;如降水少、氣溫高,則有利于蚜蟲、葉螨、雙斑螢葉甲、棉鈴蟲等害蟲的發生危害。
(病蟲害測報處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