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3月4日訊 記者李光明 安徽省宿州市農科院副研究員楊杰代表建議,修改種子法,打擊盜用他人成果等不道德和違法行為。
楊杰認為,近年來種子品種造假現象嚴重,審定后品種管理薄弱。育種環節抄襲現象嚴重,極少數專家甚至將別人的東西換名后,搶先審定、保護,嚴重侵害了品種真正所有人的合法權利,污染了種業界的環境;有些育種單位在種質創新上做的較少,而在同一個品種或組合經“改頭換面”后“一女多嫁”,嚴重擾亂了市場。
楊杰建議,對種子法進行修改,將育種人也確定為申請省級或者國家級種子審定的主體;對審定未通過的品種,育種人有異議的,可以向原審定委員會或者上一級審定委員會申請復審;對審定品種設定不少于一個月的公示期,將品種選育的單位或個人、品種選育報告、建議的試驗區域和栽培要點等進行公示,從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