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1月10日電(記者巫奕龍、孟昭麗)在閩南漳州沿海縣市建成全國最北緣的熱帶水果蓮霧產業帶,示范基地每畝投入1.5萬元,純收入6.5萬元;建成全國最大的名貴中藥材金線蓮組培苗產業;新翠、如玉5號等苦瓜新品種替代進口高價種子,成為福建主(zhu)栽品種。
這些讓眾多農民增收致富的項目,是福建省農科院專家常年“潛伏”基層的結果。院長劉波說,省農科院科技下鄉“雙百行動”實施(shi)4年來,科(ke)(ke)技人員(yuan)自覺將農民(min)種養(yang)大戶和(he)農業龍(long)頭(tou)企業的(de)難(nan)題(ti)化為科(ke)(ke)研攻關(guan)的(de)課題(ti),形成助農增(zeng)收和(he)科(ke)(ke)技創新的(de)良性互動。
2009年起,福建省農科院每年集中1000萬元資金,派出百名專家聯系百家農業龍頭企業、百名科技人員進駐百個規模化種養基地。去年,全院300多名科技人員參與“雙百”行動,實施202個農業產業集成技術項目,涉及優質高效水稻、果樹(shu)、蔬菜等農(nong)作物新(xin)品(pin)(pin)種(zhong)、白羽半(ban)番鴨、黃羊、黑兔等優良畜禽(qin)品(pin)(pin)種(zhong)、動植(zhi)物健康(kang)種(zhong)養、養殖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新(xin)技術170多項;聯系企業239家,扶(fu)持農(nong)民(min)合(he)作組織103個,為企業解決技術難(nan)題332個;新(xin)增企業經濟(ji)效益1.5億元,新(xin)創社會效益13.7億元。
福建省農科院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對屏南縣高山蔬菜、食用菌、茶葉等種養業進行科技指導,實施8個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項目,幫助翠屏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研制高山特色紅茶“屏南紅”,帶動了全縣茶業增效增收。寧德市遠德公司采用福建(jian)省(sheng)農科院的“即食姜加工的非(fei)熱減菌關鍵技術”,增收節支325萬元,帶動了(le)當(dang)地生姜種(zhong)植業發展。
劉波說,科(ke)技人員將(jiang)實驗室延伸到企業和基地,在(zai)解決生產難題中獲(huo)得(de)豐碩(shuo)的科(ke)研成果。植(zhi)物疫苗、微生物保鮮技術(shu)(shu)(shu)、“以(yi)(yi)螨帶菌”生物導彈等一大批科(ke)學(xue)前沿的新(xin)品種、新(xin)技術(shu)(shu)(shu)研制,都在(zai)問(wen)需(xu)于農(nong)、問(wen)計于農(nong)中提煉(lian)形成,產業應用前景看好(hao);果蔬保鮮與食品釀(niang)造團隊破解枇(pi)杷和青(qing)梅果醋、南方山(shan)葡萄酒(jiu)關鍵(jian)技術(shu)(shu)(shu),連續兩年獲(huo)得(de)省(sheng)(sheng)科(ke)技進步(bu)二等獎(jiang)。2011年,省(sheng)(sheng)農(nong)科(ke)院獲(huo)省(sheng)(sheng)科(ke)學(xue)技術(shu)(shu)(shu)二等獎(jiang)以(yi)(yi)上(shang)的成果達11項,創歷年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