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2,“漲”與“僵”成為國內小麥和玉米市場的主題詞。展望2013,在國際金融市場走勢尚不明確、歐債危機陰霾不散、通脹仍面臨較大壓力等情況下,國家宏觀調控仍將是糧食市場走勢的主導因素。
一、2012年小麥市場整體處在緊平衡狀態中,“漲”聲一片
綜合影響2012年度小麥市場的主要因素:
1、受飼料企業前期大量小麥替代、今年收購托市麥2325萬噸集中入庫等因素的影響,小麥市場供求偏緊,導致價格大幅上漲。
2、最低收購價小麥價格逐年遞增,國家保價惠農政策明顯。為了提高糧農種糧積極性、保障糧農種糧收益,國家及時發布了2013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政策規定:2013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提高到每50公斤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
3、2012年以來,國家二次提高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底價,截至目前,2010年產三等白麥拍賣底價提高至1.08元/斤,2009年產提高至1.02元/斤,這對高漲的小麥市場無疑又注入了一利多因素。
4、小麥市場價格高位運行,市場流通量相對較少。新小麥上市后,糧農吸取去年存小麥收益較低的教訓,賣糧積極性較高,經過一段時間售糧小高峰后,糧農手中余糧有限,略有存糧的糧農惜售情緒升溫,導致現貨市場處在供不應求狀態。
預計2013年小麥市場整體走勢將以上漲為主基調,“政策市”仍將是影響小麥市場的主導因素:
1、預計2013年各貿易商入市收購積極性會更高。經過2012年小麥市場大幅上漲后,有效的刺激了小麥市場收購熱情。本年度中后期小麥市場收糧難的現象勢必會刺激各收購主體來年入市收購態度。預計2013年新小麥上市后將會出現收購較“熱”狀態,將有效拉動小麥市場行情走勢。
2、“政策市”及市場需求都將是影響小麥市場的主導因素。2012年小麥市場年度庫存減少及需求旺盛都將會對2013年小麥市場形成一定影響,2013年度國家有效庫存的補充將會對現貨小麥市場形成有效的拉動。如2013年小麥市場仍將增產或維持平產狀態,小麥市場“政策市”將會明顯,如2013年小麥總產減產等情況發生,小麥市場價格大幅上漲將不可避免。
3、糧農心理售糧價位將會進一步提升。2012年小麥市場大幅飆升,致使糧農心理售糧價位也進一步提升。在物價及種子化肥等農資上漲的情況下,糧價逐年上漲已深入糧農心理,價低不賣的惜售觀念將有效支撐小麥市場行情走勢。
4、國家仍有較大調控小麥市場的能力。為了平抑小麥市場,12月份國家除最低收購價小麥進行每周網上拍賣外,政策性糧食收購也加入拍賣行列,如果小麥市場價格超過一定承受能力繼續大幅上漲,不排除國家通過加大拍賣數量平抑小麥市場的可能,而且2012年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數量為2325萬噸,12月26日起除江蘇、湖北總共投入60萬噸左右進行拍賣外,其他省份還未入市拍賣,后期將有足夠能力來調控小麥市場。
5、最低收購價小麥價格逐年遞增,國家“托底”效果明顯。為了保護糧農種糧積極性、保障糧農收益,最低收購價小麥價格逐年遞增。預計在加大惠農力度、減少城鄉收入差距的國家政策下,最底收購價政策仍將保持上漲狀態,“政策托底”的拉動效應明顯。
6、國際麥價高位運行,將對我國小麥市場形成一定的影響。國際市場麥價在各種天氣因素的影響下,價格高位運行。3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322.8元/噸,合人民幣2031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2717元/噸,比去年同期漲335元/噸。SovEcon農業分析師表示,因供應吃緊以及2013年度冬季產量前景不斷惡化,俄羅斯小麥價格預計在明年創新高。
綜上所述,2013年度在國際金融市場走勢尚不明確、通脹仍面臨較大壓力、國家壓縮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等各項惠農政策的影響下,預計2013年小麥市場整體走勢仍將以“漲”字為主基調,“政策市”將是影響小麥市場的主導因素。
(二)2012年玉米市場在不缺糧狀態下,購銷處在“僵”的氛圍中
經過2011年玉米市場大幅上漲后,2012年的玉米市場整體行情“波瀾不驚”,糧農惜售、貿易商無意抬價收購的狀態令本年度玉米市場購銷一度處在“僵”局中。據監測,截至12月27日,德州大部分玉米深加工企業入廠價在2200—2280元/噸之間(14%水分),個體糧商坐莊收購價在2140—2180元/噸之間,與上年度末基本持平。
綜合影響2012年度玉米市場的因素有:
1、2012年新季玉米收獲前,雖然糧農手中玉米逐步枯竭減少,但中間糧商及各級糧庫經過2011年“搶糧囤積”后,仍有一定數量的玉米積壓庫中,致使玉米市場處在“不缺糧”狀態。
2、2011年小麥、玉米市場價格的倒掛,致使各飼料企業大幅采用小麥進行替代,玉米使用量大幅減少。在小麥大量用于飼料消費之后,玉米供求在總量上保持了平衡,到年底算帳甚至還有盈余。2012/2013年度國內玉米期初庫存比上年增加是公認的事實,從而增加了全年國內總供給量。
3、國家統計局發布數字顯示,2012年我國玉米又獲豐收,玉米產量為20812萬噸,比去年增產1534萬噸。玉米市場在不缺糧狀態下,供應壓力漸顯。
4、2012年度,國際國內經濟形式正處在緩慢復蘇期,玉米加工企業利潤空間壓縮,開機率降低,需求的降低也是影響玉米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之一。
5、2012年度玉米市場一直處在相對“波瀾不驚”狀態,各貿易企業利潤較低甚至虧損,致使新季玉米上市后收購行為謹慎,“買”方的收購態度及行為也是影響玉米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
預計2013年度玉米市場將呈觸底反彈狀態,但上漲幅度應該不會再現2011年的飆升走勢:
1、十一月份國家公布了玉米臨儲政策,政策規定:內蒙古、遼寧1.07元/斤,吉林1.06元/斤,黑龍江1.05元/斤,臨時存儲玉米收購期限截至2013年4月30日,華北不啟動。臨儲政策雖然低于市場預期,但也為玉米市場奠定了底部空間。
2、截至目前,德州小麥玉米價差達到300元/噸左右,飼料企業早已使用傳統配方進行飼料加工,玉米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拉升。
3、經過2011年玉米市場大幅上漲與小麥市場形成過嚴重倒掛現象后,糧農對當前玉米市場價位并不認可,持糧待漲的惜售心態較重。在玉米市場“買”、“賣”雙方的價格拉鋸戰中,隨著庫存的消耗,預計糧農的惜售將會導致各深加工企業不得不靠陸續抬高收購價格來補充庫存。
4、隨著經濟的逐步復蘇,預計深加工企業開工形式也將好轉,需求也將進一步加強,再加上飼料企業小麥替代降低玉米需求升高,將對玉米市場形成一定的影響。
5、目前國家在東北地區臨儲收購政策已啟動,截止明年4月30日較長時間的臨儲收購政策,在有效托底玉米市場的同時,也將有效“消耗”現貨市場糧源供應壓力。國糧局發布公告顯示,截至12月10日山東、遼寧等11個玉米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已經合計收購2012年產玉米2033.4萬噸,比上年同期多收148.6萬噸。臨儲收購數量的多少,也將對后期玉米市場走勢起到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2013年度預計玉米市場在玉米豐收、國家臨儲政策、市場需求、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走勢會更加復雜。縱觀整年走勢呈溫和上漲的機率仍較大,但出現如2011年大幅飆升的可能性不大。
(三)2012年德州蛋白豆價格上漲
截至12月27日,德州蛋白豆價格在5080元/噸左右,比上年度末上漲640元/噸左右。
綜合影響2012年大豆市場的因素有:一是由于近幾年大豆與玉米種植收益差別較大,部分糧農改種玉米致使大豆播種面積及產量下降。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為10766畝,相比去年降幅為9.03%;二是十一月份國家出臺了大豆臨儲政策,政策規定大豆臨時收儲價格為2.3元/斤,折合4600元/噸。本年收儲價格上調幅度為歷年之最,達到600元/噸。資料顯示,2008至2011年的收儲價格分別為3700元/噸、3740元/噸、3800元/噸和4000元/噸,呈逐年提高的走勢;三是在國產大豆種植面積降低導致產量降低的情況下,我國大量進口大豆來填補供求缺口。國家統計局預期我國今年大豆進口量升至5750萬噸的歷史高值。
預計2013年度國產大豆價格仍將延續上漲走勢:一方面國產大豆產量不斷下降,進口大豆數量不斷增加,國內消費需求強勁,2012/2013年度國內大豆供需在連續五年節余后首次出現缺口;另一方面國產大平榨油消費量不斷降低,加上國家托市收購政策支撐,今后國產大豆價格與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的相關性將會降低,國產大豆將會走出相對獨立行情。
綜上所述,受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下降、國產大豆供不足需以及國家托市收購政策影響,未來幾年國產大豆價格將繼續保持上漲走勢,國產大豆價格可能會長期高于進口大豆價格。
一、2012年小麥市場整體處在緊平衡狀態中,“漲”聲一片
綜合影響2012年度小麥市場的主要因素:
1、受飼料企業前期大量小麥替代、今年收購托市麥2325萬噸集中入庫等因素的影響,小麥市場供求偏緊,導致價格大幅上漲。
2、最低收購價小麥價格逐年遞增,國家保價惠農政策明顯。為了提高糧農種糧積極性、保障糧農種糧收益,國家及時發布了2013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政策規定:2013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提高到每50公斤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
3、2012年以來,國家二次提高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底價,截至目前,2010年產三等白麥拍賣底價提高至1.08元/斤,2009年產提高至1.02元/斤,這對高漲的小麥市場無疑又注入了一利多因素。
4、小麥市場價格高位運行,市場流通量相對較少。新小麥上市后,糧農吸取去年存小麥收益較低的教訓,賣糧積極性較高,經過一段時間售糧小高峰后,糧農手中余糧有限,略有存糧的糧農惜售情緒升溫,導致現貨市場處在供不應求狀態。
預計2013年小麥市場整體走勢將以上漲為主基調,“政策市”仍將是影響小麥市場的主導因素:
1、預計2013年各貿易商入市收購積極性會更高。經過2012年小麥市場大幅上漲后,有效的刺激了小麥市場收購熱情。本年度中后期小麥市場收糧難的現象勢必會刺激各收購主體來年入市收購態度。預計2013年新小麥上市后將會出現收購較“熱”狀態,將有效拉動小麥市場行情走勢。
2、“政策市”及市場需求都將是影響小麥市場的主導因素。2012年小麥市場年度庫存減少及需求旺盛都將會對2013年小麥市場形成一定影響,2013年度國家有效庫存的補充將會對現貨小麥市場形成有效的拉動。如2013年小麥市場仍將增產或維持平產狀態,小麥市場“政策市”將會明顯,如2013年小麥總產減產等情況發生,小麥市場價格大幅上漲將不可避免。
3、糧農心理售糧價位將會進一步提升。2012年小麥市場大幅飆升,致使糧農心理售糧價位也進一步提升。在物價及種子化肥等農資上漲的情況下,糧價逐年上漲已深入糧農心理,價低不賣的惜售觀念將有效支撐小麥市場行情走勢。
4、國家仍有較大調控小麥市場的能力。為了平抑小麥市場,12月份國家除最低收購價小麥進行每周網上拍賣外,政策性糧食收購也加入拍賣行列,如果小麥市場價格超過一定承受能力繼續大幅上漲,不排除國家通過加大拍賣數量平抑小麥市場的可能,而且2012年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數量為2325萬噸,12月26日起除江蘇、湖北總共投入60萬噸左右進行拍賣外,其他省份還未入市拍賣,后期將有足夠能力來調控小麥市場。
5、最低收購價小麥價格逐年遞增,國家“托底”效果明顯。為了保護糧農種糧積極性、保障糧農收益,最低收購價小麥價格逐年遞增。預計在加大惠農力度、減少城鄉收入差距的國家政策下,最底收購價政策仍將保持上漲狀態,“政策托底”的拉動效應明顯。
6、國際麥價高位運行,將對我國小麥市場形成一定的影響。國際市場麥價在各種天氣因素的影響下,價格高位運行。3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322.8元/噸,合人民幣2031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2717元/噸,比去年同期漲335元/噸。SovEcon農業分析師表示,因供應吃緊以及2013年度冬季產量前景不斷惡化,俄羅斯小麥價格預計在明年創新高。
綜上所述,2013年度在國際金融市場走勢尚不明確、通脹仍面臨較大壓力、國家壓縮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等各項惠農政策的影響下,預計2013年小麥市場整體走勢仍將以“漲”字為主基調,“政策市”將是影響小麥市場的主導因素。
(二)2012年玉米市場在不缺糧狀態下,購銷處在“僵”的氛圍中
經過2011年玉米市場大幅上漲后,2012年的玉米市場整體行情“波瀾不驚”,糧農惜售、貿易商無意抬價收購的狀態令本年度玉米市場購銷一度處在“僵”局中。據監測,截至12月27日,德州大部分玉米深加工企業入廠價在2200—2280元/噸之間(14%水分),個體糧商坐莊收購價在2140—2180元/噸之間,與上年度末基本持平。
綜合影響2012年度玉米市場的因素有:
1、2012年新季玉米收獲前,雖然糧農手中玉米逐步枯竭減少,但中間糧商及各級糧庫經過2011年“搶糧囤積”后,仍有一定數量的玉米積壓庫中,致使玉米市場處在“不缺糧”狀態。
2、2011年小麥、玉米市場價格的倒掛,致使各飼料企業大幅采用小麥進行替代,玉米使用量大幅減少。在小麥大量用于飼料消費之后,玉米供求在總量上保持了平衡,到年底算帳甚至還有盈余。2012/2013年度國內玉米期初庫存比上年增加是公認的事實,從而增加了全年國內總供給量。
3、國家統計局發布數字顯示,2012年我國玉米又獲豐收,玉米產量為20812萬噸,比去年增產1534萬噸。玉米市場在不缺糧狀態下,供應壓力漸顯。
4、2012年度,國際國內經濟形式正處在緩慢復蘇期,玉米加工企業利潤空間壓縮,開機率降低,需求的降低也是影響玉米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之一。
5、2012年度玉米市場一直處在相對“波瀾不驚”狀態,各貿易企業利潤較低甚至虧損,致使新季玉米上市后收購行為謹慎,“買”方的收購態度及行為也是影響玉米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
預計2013年度玉米市場將呈觸底反彈狀態,但上漲幅度應該不會再現2011年的飆升走勢:
1、十一月份國家公布了玉米臨儲政策,政策規定:內蒙古、遼寧1.07元/斤,吉林1.06元/斤,黑龍江1.05元/斤,臨時存儲玉米收購期限截至2013年4月30日,華北不啟動。臨儲政策雖然低于市場預期,但也為玉米市場奠定了底部空間。
2、截至目前,德州小麥玉米價差達到300元/噸左右,飼料企業早已使用傳統配方進行飼料加工,玉米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拉升。
3、經過2011年玉米市場大幅上漲與小麥市場形成過嚴重倒掛現象后,糧農對當前玉米市場價位并不認可,持糧待漲的惜售心態較重。在玉米市場“買”、“賣”雙方的價格拉鋸戰中,隨著庫存的消耗,預計糧農的惜售將會導致各深加工企業不得不靠陸續抬高收購價格來補充庫存。
4、隨著經濟的逐步復蘇,預計深加工企業開工形式也將好轉,需求也將進一步加強,再加上飼料企業小麥替代降低玉米需求升高,將對玉米市場形成一定的影響。
5、目前國家在東北地區臨儲收購政策已啟動,截止明年4月30日較長時間的臨儲收購政策,在有效托底玉米市場的同時,也將有效“消耗”現貨市場糧源供應壓力。國糧局發布公告顯示,截至12月10日山東、遼寧等11個玉米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已經合計收購2012年產玉米2033.4萬噸,比上年同期多收148.6萬噸。臨儲收購數量的多少,也將對后期玉米市場走勢起到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2013年度預計玉米市場在玉米豐收、國家臨儲政策、市場需求、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走勢會更加復雜。縱觀整年走勢呈溫和上漲的機率仍較大,但出現如2011年大幅飆升的可能性不大。
(三)2012年德州蛋白豆價格上漲
截至12月27日,德州蛋白豆價格在5080元/噸左右,比上年度末上漲640元/噸左右。
綜合影響2012年大豆市場的因素有:一是由于近幾年大豆與玉米種植收益差別較大,部分糧農改種玉米致使大豆播種面積及產量下降。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為10766畝,相比去年降幅為9.03%;二是十一月份國家出臺了大豆臨儲政策,政策規定大豆臨時收儲價格為2.3元/斤,折合4600元/噸。本年收儲價格上調幅度為歷年之最,達到600元/噸。資料顯示,2008至2011年的收儲價格分別為3700元/噸、3740元/噸、3800元/噸和4000元/噸,呈逐年提高的走勢;三是在國產大豆種植面積降低導致產量降低的情況下,我國大量進口大豆來填補供求缺口。國家統計局預期我國今年大豆進口量升至5750萬噸的歷史高值。
預計2013年度國產大豆價格仍將延續上漲走勢:一方面國產大豆產量不斷下降,進口大豆數量不斷增加,國內消費需求強勁,2012/2013年度國內大豆供需在連續五年節余后首次出現缺口;另一方面國產大平榨油消費量不斷降低,加上國家托市收購政策支撐,今后國產大豆價格與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的相關性將會降低,國產大豆將會走出相對獨立行情。
綜上所述,受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下降、國產大豆供不足需以及國家托市收購政策影響,未來幾年國產大豆價格將繼續保持上漲走勢,國產大豆價格可能會長期高于進口大豆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