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ji)者 黃勇娣 通訊員 陳春山)日前,本市(shi)舉行首屆糧食種(zhong)業論壇,透露上海將在(zai) “十二五”期間重(zhong)點培(pei)育(yu)2—3家具(ju)有自主知識(shi)產權、有較(jiao)強研發能力(li)、“育(yu)、繁(fan)、推(tui)”一體化的糧食種(zhong)源企業,力(li)爭成為推(tui)動(dong)上海現(xian)代農業發展質(zhi)量和未來走向(xiang)的核心要素。
據了解,近年來,上海在農作物新品種選育上已經實現了一些突破,良種供應能力逐步提高,種業企業培育力度不斷加大,種子管理體系逐步完善,特別是選育出了具有一定優勢的糧油新品種,如雜交雙低油菜、節水抗旱稻(dao)等。“十一五”期間,整個(ge)上(shang)海通過審(shen)定(ding)的(de)主(zhu)要農作物品種113個(ge),良種覆(fu)蓋(gai)率(lv)達(da)到97%,良種對糧食增產(chan)的(de)貢獻率(lv)不斷(duan)提高。
在推進上海糧食種業發展的過程中,光明種業一直扮演著引領示范的角色。目前,光明種業已通過建立商業化育種和種源生產標準體系,深化“產學研”相結合的種源發展模式,建立 “上海優質稻米工程研究中心”和種子加工中心,成為集稻麥良種“育、繁、推”一體化經營的現代化種業企業。現在,公司已擁有“光明粳一號”、“海豐1號”、黑麥1003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稻麥新品種,并選育出9000余份新的水稻育種材料,擁有“花11”、“花22”、“空誘1號”、“海花1號”等大麥品種權,小麥“揚麥-11”和雜交粳稻“花優14”等上海地區經營權。同時,還在上海崇明、江蘇蘇北、安徽巢湖建設了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種子生產基地,健全了覆蓋長三角的種子市場營銷網絡。
到目前為止,上海市糧食(shi)(shi)種(zhong)子的需求量為2萬多(duo)噸(dun),而光明種(zhong)業(ye)的糧食(shi)(shi)種(zhong)子年生產能力已(yi)達到5萬噸(dun)。預計到2015年,光明種(zhong)業(ye)將生產、加工、供應10萬噸(dun)稻(dao)麥(mai)優質良種(zhong),成為服務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現代化區域種(zhong)源(yuan)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