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以來,我國八成蔬菜品種價格出現下降,部分品種跌幅超過20%,不少地方還出現了大面積蔬菜滯銷、農民虧損嚴重等問題。農業部農產品(5.11,0.00,0.00%)批發市場信息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第42周(10月15日至19日),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中有23種價格有所回落,周均價每公斤為2.70元,環比跌1.8%。
盤點:多地蔬菜價格“跳水”
浙江省:雞蛋蔬菜價格繼續回落
據浙江省商務廳監測,上周(10月22日至10月28日),浙江省生活必需品市場價格總體平穩運行,多類必需品價格與前周持平,雞蛋、蔬菜價格繼續回落。
市場雞蛋價格繼續下跌態勢,批發價逼近9元/公斤,為9.07元/公斤,環比下降0.3%,接近8月底價格水平;本期零售價為9.95元/公斤,環比下降0.9%,繼連續7周的“10”元高位運行后,首次回歸“9”元區間。蔬菜價格雖繼續下行,但降幅收窄,本周批零價格分別為3.04元/公斤和5.83元/公斤,環比分別下降0.3%和2.2%。
近期預測:雞蛋價格仍存下行空間,蔬菜和豬肉價格以微幅震蕩為主。(據《浙江日報》)
山東:多地蔬菜滯銷
10月份以來,山東省部分蔬菜品種再次跌入價格低谷:濟南平陰縣孝直鎮蘿卜5分錢1斤都賣不出去;唐王鎮大白菜價格低到8分錢一斤;德州市20萬噸芹菜滯銷……低價和滯銷,讓不少農民一年的辛苦化作烏有。
平陰縣孝直鎮后店子村村民李祥連家種了四畝蘿卜,這是他家一年收入的指望。今年,當地蘿卜迎來了大豐收,但價格的低迷給了李祥連當頭一悶棍。
“最低的時候4分錢一斤都沒人要。我們找人把蘿卜拔出來,工錢一斤都要4分錢呢。”李祥連說,種一畝地蘿卜,買種子、化肥、澆水等直接成本就有200多元,今年一畝地能產6000斤左右,只有賣到8分錢,才能保本。
不只是蘿卜,今年山東的白菜、芹菜、生菜均陷入價格低谷,多個地區蔬菜滯銷。在濟南市唐王鎮,白菜也遭遇了收購寒流。
根據山東省農業廳公布的數據,10月15日至21日,山東省35種蔬菜品種批發均價為1.11元/斤,同比下跌12.23%。大白菜、香菜等蔬菜品種下跌幅度超過20%。市場上“一元菜”的數量,也達到了年內的最高峰。值得關注的是,這已經是8月末以來,山東省蔬菜價格連續第8周下跌了。(據新華網)
天津:蔬菜價格后期看漲
據了解,這輪菜價的“跌勢”始于9月下旬,中間雖經歷了兩節市場的拉動,但由于市場需求平穩,供給量不斷增加,價格始終抬不起頭。隨著后期天氣轉涼,市場上逐漸由陸地菜轉為大棚蔬菜,菜價持續走低的可能性不大。菜價的下跌速度會逐漸放緩,后期可能會有小幅抬升。
由于秋季天氣冷熱適宜,利于葉菜生長,陜西省各地市場蔬菜價格已連續出現3周回落。
據省物價局價格監測分局10月24日對全省10個設區市和楊凌示范區蔬菜農貿市場價格監測顯示,23種蔬菜與10月17日相比,韭菜、西葫蘆等5種蔬菜價格上漲,菠菜、大蔥等12種蔬菜價格下降、土豆、甘藍等6種蔬菜價格持平。(據《西安日報》)
廣東:菜價創年內最低
來自廣東省價格監測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該省30種主要蔬菜本周平均零售價為每500克2.5元人民幣,比上周下降3.97%,比今年以來高點(5月1日的3.38元)大幅下降25.99%。其中,西洋菜、水東芥菜和生菜降幅居前,環比降幅均在一成左右。
蔬菜價格“跳水”原因探究:供求失衡是主因
專家指出,秋季是蔬菜集中上市的旺季,市場供應急劇增加,而消費并沒有相應增長,供過于求導致了菜價紛紛“跳水”。
據專家分析,由于去年白菜價格普遍較高,菜農加大了種植面積,再加上近期山東等產區天氣晴好加快了蔬菜的生長速度,導致了今年市場上市量的飽和。
除供求失衡外,較高的人工成本也加重了菜農的負擔。據《國際商報》25日報道,有個體商戶表示,一個割菜工人每天的工資在50元-60元,每畝地要十多個人才能收割完成,而每斤幾分錢的賣價,連工人的工資都掙不出來。現在菜農只能把白菜屯在地里等著冬儲,銷售前景并不樂觀。因為2009年-2011年,晚白菜都是這么屯在地里,最后都凍壞了。
菜價下跌何時休
蔬菜賣難 需政府引導
山東省委農工辦副主任劉同理等專家認為,政府要科學選擇調控時機,加大農業保險推進力度,把政策性保險延伸到生產、運輸、加工、銷售等各環節,最大限度地化解風險,保持市場穩定。另外,要創新農產品生產經營模式,大力推廣“農超對接”等各種對接直銷模式,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開展訂單經銷,使生產和銷售環節可預測、可控制。
商務部部長助理房愛卿日前在山東調研時表示,將加強農產品流通環節的冷鏈建設,加快具有冷藏功能的產地集配中心等設施的建設,調整蔬菜上市時間,保障蔬菜均衡上市,增強市場調控能力;加快發展訂單農業,鼓勵生產基地、農產品經紀人、批發市場和超市之間相互投資,打造利益共同體,形成供應鏈,提高農產品流通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擴大農產品銷售的市場范圍和流通半徑;加強信息引導,完善農產品信息體系,提高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引導農戶合理種植、適時銷售。
“地方政府在鼓勵農民種植蔬菜的同時,還應當為他們科學規劃,幫助他們做好銷售服務。”孟凡波認為,當前國內部分地區蔬菜種植缺乏科學性,簡單根據市場行情走,是菜價容易出現波動的主要原因。
他建議,政府部門在引導菜農種菜時,一方面應當積極幫助菜農聯系銷售渠道,另一方面也應當鼓勵菜農堅持種植習慣。他說:“銷售渠道也需要積累。如果今年種一個品種沒掙到錢,明年換另一個品種,永遠都沒法形成當地的特色和產業分工。”
商務部網站發布消息稱,當前全國蔬菜市場運行供需總體保持平衡,個別品種、區域和時段暫時出現失衡。對于山東、河南、浙江等地發生的蔬菜賣難情況,商務部緊急啟動農產品賣難應對工作機制。
據介紹,商務部門將組織“南菜北運”產銷對接會,以保障今冬明春的市場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