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正是晚稻收獲的好季節。醴陵市王仙鎮稻農劉老漢卻犯了愁,因為他家種植的3畝多一季晚稻不同程度出現了成團矮縮、部分稻穗半包在葉鞘內,結實不良等現象,將會減產。
日前,就這一農民十分關切的問題,該市種子管理站組織專家進行田間現場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劉老漢等農戶使用的一季晚稻種子沒有質量問題,出現矮縮減產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和葉鞘腐敗病兩種病害嚴重危害。
受氣候條件等影響,今年稻飛虱遷入該市時間早、批次多、數量大,極大地增加了這兩種病害發生的機率。專家介紹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是一種新型病毒,目前尚無抗病品種,防控該病的唯一有效手段是治好稻飛虱、切斷傳毒鏈;葉鞘腐敗病可在種子消毒、治好稻飛虱和健身栽培的基礎上,在抽穗前5-10天每畝用25%施寶克EC75毫升兌水噴霧來進行防治。
專家提醒:目前,雙季晚稻正處在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田間多種病蟲害交織發生,廣大農戶要加強稻飛虱等病蟲防治,確保豐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