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市科委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榮廷昭等專家,對西南大學和重慶三峽農科院聯合承擔實施的"優質高產高效油菜新品種創制和應用"項目進行了成果鑒定,該項目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充分肯定。
直轄以來,在重慶市主要農作物良種創新工程支持下,西南大學和重慶三峽農科院采用現代生物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相結合,創制高配合力、廣適性的不育系、恢復系,選配雙低高效、多抗、適應性廣的雜交油菜新組合,研制相應的高產高效生產技術,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共選育成市級以上審定油菜新品種23個,其中國家審定品種6個; 創建了以油菜高效小孢子培育技術、高油酸近紅外分析技術、粒色鑒定技術和甘藍型黃籽油菜化學調控技術為主體內容的優質、高產、高效油菜育種技術體系;利用黃籽羽衣甘藍遠緣雜交和自創的油菜育種技術體系,在國內外首先獲得了粒色遺傳穩定的甘藍型黃籽油菜材料,選育出 "渝黃1號"、"渝黃2號"、"渝黃4號"國審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新品種3個,編制了《甘藍型黃籽油菜種子顏色的鑒定標準》(NY/T1288-2007);項目組育成的新品種在長江流域主產區累計推廣應用6990.1萬畝,產生經濟效益49.02億元。
榮廷昭院士對油菜課題組取得的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課題組利用黃籽羽衣甘藍遠緣雜交和自創的油菜育種技術體系,在世界上首次創制出甘藍型黃籽油菜材料,并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優質、高產、抗逆黃籽油菜新品種,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