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簡訊 » 正文

2012年河南省小麥品種利用建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9-19  來源:河南省農科院小麥所  瀏覽次數:1206
 

    河南省的氣候特點非常適宜于小麥生長,小麥也已成為河南農民習慣性栽植作物。據統計,河南省小麥種植面積已發展到5.33×106ha左右,約占全國的20%,總產占全國的25%左右,商品量占全國的30%左右,已多年保持播種面積、總產量、單產水平、收購量全國第一,河南省已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糧倉。小麥的生產過程中,品種的增產作用十分巨大,它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之一,不單是一種有生命力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載體之一,同時品種還具有區域性和時效性,因此,如何選好品種,用好品種,使品種的增產潛力等到充分發揮,保證小麥增產目標的實現,是品種使用者、選育者、管理者都應關注的問題。

    1 本年度河南省氣候特點及對小麥生產的影響

    播種前后降水普遍,墑情好,基本苗足:去年秋季全省普遍降水較多,播種前后各地均有降水,土壤底墑、口墑均較好,加之播種量相對較大,因此全省各地小麥基本苗普遍充足,且出苗均勻,雖然部分地區由于播種期降水推遲了播種期,但田間出苗率提高,基本苗數增加,對形成適宜的冬前群體有較好的補充作用,對旱作區的作用更大。較大的冬前群體對保持較多畝成穗數起到了較好的保障作用。播種期的適當推遲,抑制了冬前旺長,減輕了冬季凍害,保證了小麥安全越冬。

    冬春墑情好,形成了較大生物量。由于播種前后降水較多,土壤水份含量高,加之冬前氣溫適宜,因此冬前地上部分生長較快,但根系發育相對緩慢,總生物量較大,但根系發育相對不足,特別是深層根的比例相對降低,出現群體較大,個體相對偏弱,對保證后期耐旱、耐高溫不利。冬季降溫較早,且持續低溫,對群體的過度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抑制作用,但也拉大了高位分蘗與低位分蘗的差距,同時也延緩了根系的發育速度。

    春季氣溫回升晚,穗分化時間延長。春季氣溫持續偏低,對小麥的生長產生了較明顯的抑制作用,拔節期推遲,株高降低,對提高抗倒性起到了較好作用。低溫也對條銹病、白粉病的發生和蔓延產生了較大抑制作用,常年發病較重的南部地區,本年度條銹病、白粉病發病較輕。晚春氣溫迅速穩定回升,小麥生長速度加快,短期內完成了兩極分化,并開始抽穗,管理不及時的麥田,分蘗和小穗退化比例加大,使畝成穗和穗粒降低。倒春寒危害較輕,但后期葉銹病的發生較重。

    揚花期陰雨,赤霉病發生較普遍。4月下旬全省不同地區先后普遍有陰雨,空氣濕度大,此時正值小麥揚花期,因此誘發了赤霉病的普遍發生,防病不及時的麥田對產量有一定影響。進入灌漿期后總體氣候比較適宜,光照充足,沒有明顯的高溫過程,土壤墑情基本可保證小麥正常生長的需要。但由于小麥生長發育進程推遲,揚花期比常年推遲,成熟期與常年相當,灌漿期比去年縮短,加之根系分布相對淺,對土壤深層水分利用困難,耐旱性不足和灌漿速度慢的品種千粒重比去年降低。

    2 河南省小麥品種利用的基本現狀及問題

    2·1 基本現狀

    品種結構: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棉花等晚茬作物的種植比例越來越小,適宜早播的半冬性品種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據種子管理部門統計,2012年河南省生產上有統計面積的品種有100多個,矮抗58種植面積1.53×106ha左右,鄭麥366、周麥22種植面積6.66×105ha萬畝左右,西農979、眾麥1號播種面積達3.33×105ha以上,以上5個半冬性品種種植面積超過3.73×106ha,占全省麥播總面積的60%以上。生產上除鄭麥9023、偃展4110、豫麥18-99和豫麥70-36等弱春性品種在生產上有一定面積之外,其它弱春性品種統計面積已非常小,弱春性品種種植面積已不足全省播種面積的15%。河南省小麥主導品種的地位非常突出,半冬性品種的種植面積已占絕對優勢。

    豐產性和適應性:經過育種家多年努力,河南省生產利用的小麥品種基本走出了千粒重低的歷史時期,目前生產上利用的小麥品種的千粒重比上世紀有明顯提高,并且保持了畝成穗較多的優勢,產量潛力得到顯著提升,而且株高適宜,抗倒性較好,多數品種,特別是主導品種對常發病害均具有一定抗性或耐性,較適宜河南省的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在適應性和豐產性方面均可滿足河南省小麥生產要求。

    抗病性:在河南省小麥生育期內發生的病害較多,不同病害在河南省不同年份、不同地區均有一定范圍的發生。育種上關注最多的是條銹病,小麥育種過程中鑒定手段最完善,主要育種單位在育種過程中進行接種鑒定,因此多數品種,特別是新審定的品種對條銹病均具有一定抗性。條銹病為輸入性病害,國家在條銹病菌源地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河南省大面積嚴重發生條銹病的機率在降低。生產上發生最普遍的是白粉病,育種過程對白粉病的選擇壓力較大,但白粉病病原菌變異較快,多數品種在審定時抗病,在生產上利用數年后抗性就逐漸減弱。葉銹病主要發生在小麥生長后期,多數年份局部發生,但重發年份對產量也會造成較大影響,由于育種過程對其鑒定較困難,多數品種對葉銹病抗性不足。通過品種改良有效提高這三種病害的抗性是最有效手段,但隨著品種利用時間的推延,生理小種的變化,品種抗性會降低或喪失,如偃展4110審定時鑒定為高抗白粉病,現在生產上表現高感白粉病。目前生產上利用的品種對紋枯病和赤霉病基本不具抗性,并且對防治時期要求較苛刻。小麥生產過程中應立足于防病,并且要選準防治時期和防治用藥。

    品質:品質的表現與品種有關,與栽培條件和生態環境關系也很大。由于品種審定時收集品質分析樣品所處的環境栽培措施與生產有一定差異,經常出現優質品種在某些地區生產的糧食達不到優質小麥標準。因此優質品種的利用要根據當地生態條件選品種,同時還要配套相應的栽培措施。目前河南省適宜栽植的優質小麥已經比較充足,品種類型也已從弱春性為主,轉為半冬性為主,如鄭麥366、西農979、鄭麥7698、新麥19等,其適應范圍更廣,品質水平有一定提高,產量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優質小麥的生產應根據需要組織訂單,如果優質小麥不能按優質小麥出售,其優勢就難以發揮。

    2·2 品種利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倒伏問題:倒伏不但影響產量,同時也影響品質,加大收獲難度。本年度由于春季低溫時間長,株高降低,群體發展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倒伏相對較輕,但倒伏的潛在威脅仍然存在。倒伏是環境因素、管理措施、品種特性共同作用的結果。播種量增加、耕作方式、肥水調控措施不當都是倒伏的重要誘因,單依靠品種來避免倒伏,在目前高群體和高產量水平的要求下是很難實現的,品種的抗倒伏能力是相對的,通過適宜的栽培措施可以有效調控,如栽培管理不當,群體過度發育,遇到大風降水天氣,很容易引發倒伏。

    成熟期問題:歷史上河南小麥生育后期多高溫,易遭干熱風危害,因此要求品種早熟,早熟的品種多春季發育較快,又易遭倒春寒影響,經過多年的探索和試驗,目前河南省生產上利用的品種多為中熟品種,但育種家從進一步提高產量的角度考量,育成品種的成熟期有逐步變晚的趨勢,也有一部分成熟偏晚的品種通過審定并在生產上利用,晚熟品種不但易遇后期災害,同時對一年兩熟區提高周年產量也有一定影響,生產上選用晚熟品種時一定要慎重,特別是豫南麥區更應慎重。在品種布局時,相近區域的小麥成熟期應保持相對一致,以便組織機械收獲。

    水地品種旱地利用問題:河南省旱作小麥面積在1.13×106ha左右,多分布在西南部地區,由于降水量不足和灌溉條件有限,生產上適宜種植耐旱性較好的旱地品種,但由于旱地品種沒有水地品種產量潛力高,風調雨順年份水地品種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因此近些年旱作區在大量種植水地品種,水地品種的耐旱性不如旱地品種,多數年份不如旱地品種產量高。近年新審定的旱地品種如洛旱6號、洛旱7號等,旱作條件下產量潛力也非常大,而且耐旱性又相對較好,多年的種植均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因此,旱作區應盡量選用旱地品種,保證旱作區小麥的穩定發展。

    3 不同生態區域的用種策略

    3·1品種利用原則:根據各地自然和生態條件,因地制宜、因種制宜、因時制宜選擇品種,主導品種、搭配品種合理搭配,良種結合良法,最大程度發揮品種的增產潛力。

    3·2指導思想:以穩產、高產、抗病品種為主導,根據優質麥訂單的需要,積極穩步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加大新品種示范推廣力度,逐步引導壓縮不具產量優勢的老品種,提高小麥生產的整體抗災能力,力爭實現穩產、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

    3·3 不同麥區的生產特點及用種策略

    中北部麥區:包括駐馬店中部及以北的漯河、許昌、鄭州、開封、洛陽、黃河以北水澆地。該區域生產條件較好,灌溉面積較大,產量水平相對較高,抗災能力較強。品種利用時應盡量選擇半冬性高產、優質品種,熟期以中熟為主,可根據茬口需要選用少量弱春性品種

    東部麥區:包括商丘和周口兩市,該區域生產水平也較高,但春季倒春寒發生機率較高,品種利用時盡量選用春季發育相對平穩,抗倒春寒能力較強、抗倒性較好,抗白粉病和銹病,紋枯病輕的半冬性品種為主,盡量少用弱春性品種;

    南陽麥區:該區是盆地氣候,秋季降水不穩,灌溉條件相對較弱,小麥生育后期氣溫高,病害發生重。品種布局時應保持適當的弱春性品種比例,半冬性品種以早熟品種為宜,且要注重抗病能力,特別注重條銹病和葉銹病的抗病能力。

    信陽麥區:長年信陽地區降水量相對較大,病害發生重,且下茬水稻面積較大,品種布局時應以早熟弱春性品種為主,同時注重品種抗、耐病性。

    旱作麥區:包括洛陽、三門峽、濟源、平頂山等區域的非水澆地。該區域多淺山和丘陵地區,地上水稀少,地下水匱乏,灌溉能力較差,主要靠自然降水維持小麥生長。品種選用時應重點選用旱地品種。

    4 主要推廣品種的表現及發展趨勢

    4·1 矮抗58:屬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根系活力強,冬季抗寒性好,矮稈抗倒,成穗率高,畝成穗多,穗層整齊,成熟落黃較好,豐產穩產性好,成熟期耐高溫,由于其抗倒性突出,深受農民歡迎。該品種連續三年為我省第一大推廣品種。其對白粉病、葉銹病的抗性已基本喪失,今年黃河以北赤霉病較輕,黃河以南相對較重,建議豫北地區應穩定種植面積,中后期注重防病,在南部麥區應慎用。

    4·2 鄭麥366:屬半冬性優質強筋早中熟品種,苗期長勢旺,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快,分蘗力中等;株型緊湊,株高適中,抗倒性好;穗層整齊,成穗率高,成熟早,品質指標均衡,加工品質優良,對條繡,葉繡、白粉病均有一定抗性,感赤霉病,抗倒春寒能力一般,今年在駐馬店地區紋枯病偏重。由于是優質品種,受到了糧食部門的重視,適于訂單農業種植,如能與企業緊密結合,面積還會進一步擴大。生產中注意防治赤霉病和紋枯病。

    4·3 周麥22: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種。苗勢壯,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節遲,兩級分化快,畝成穗數適中;長相清秀,莖稈粗壯,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穗層較整齊,灌漿速度快,熟相好。抗條銹、白粉、葉銹和葉枯病,感赤霉、紋枯病,花粉對低溫敏感。對肥水要求較高,增產潛力大,是創高產的理想品種,為我省小麥的第三大品種。今年從大田看,成熟偏晚,赤霉病偏重,生產利用時應立足于在高肥水地推廣利用,并注意赤霉病、紋枯病的防治。

    4·4 西農979:屬半冬性中早熟品種,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冬季抗寒性好;抽穗早,灌漿速度快,穗層整齊,小穗排列緊密,粒飽色亮,品質優,商品性好;產量三要素較協調。缺點是易受倒春寒危害,抗倒伏能力一般,近幾年地南部地區種植表現較好,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由于抽穗相對較早,今年在駐馬店、南陽、周口、許昌赤霉病發病輕。今年收獲面積達780萬畝,已成為我省第四大小麥品種。由于其具有早熟的優勢,預計在豫南地區面積會相對穩定,在生產利用中應及時防病。

    4·5 眾麥1號:半冬性中穗型中晚熟品種。苗期長勢旺,分蘗力強,抗寒性強,春季發育穩健,較耐倒春寒,結實性好;穗層厚,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較抗倒伏;后期灌漿快,籽粒飽滿,豐產穩產,成熟落黃好,缺點是感白粉、條銹病,籽粒黑胚率高。該品種穩產性、耐病性好,在東南部麥區種植面積穩定,目前已成為我省第五大主要品種。今年大田赤霉病發病較輕。預計種植面積會穩中有升,利用時注意適期播種,及早防治白粉病。

    4·6 鄭麥9023:屬弱春性優質強筋早熟品種。該品種具有成熟早、落黃好、品質優、抗性好等特點。曾是河南省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由于其冬季抗寒性略差,我省中北部麥區已經退出市場,在豫南地區每年也呈下滑趨勢。今年在我省沙潁河以南,由于赤霉病發生較輕,整體產量,籽粒飽滿度相對較好。今年由于早熟,各種病害均相對較輕,且我省繁種面積較大,具有充足的種源,預計明年面積會穩中有升。

    4·7 洛旱6號:半冬性中熟旱地品種,幼苗長勢健壯,抗寒性較好。分蘗力中等,起身早,兩級分化快,抽穗揚花早,成穗率較高,畝成穗數適中,穗層整齊,穗粒數較多;成株期葉片上舉,旗葉寬大,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好,籽粒飽滿度好;該品種在我省旱地利用多年,豐產穩產,今年在各旱作區均有較好表現,明年仍會穩定發展。

    5 有較好發展勢頭的新品種

    5·1 鄭麥7698:苗期苗勢壯,冬季耐寒性好。春季起身拔節慢,抽穗遲,耐倒春寒能力一般,熟期中晚。株型偏緊湊,旗葉上舉,穗層整齊。株高適中,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力中等。后期根系活力強,熟相較好。慢條銹病,中感白粉病,感葉銹病、赤霉病和紋枯病。產量構成三要素協調,豐產穩產性較好。國家區試品質測試達到國家強筋小麥標準。去年在全省較大范圍安排了種子繁殖,種源充足,在河南省高中水肥地種植面積會有較大擴展。

    5·2 周麥23:大穗型中熟品種。主要特點是:冬季耐寒性較好,春季發育穩健,對低溫有較好耐性,株型稍松散,株高適中,抗倒性中等,穗大粒多,籽粒飽滿,后期根系活力強,較耐后期高溫,熟相較好,產量潛力大。對白粉、葉銹病有一定抗性,感條銹病、赤霉病。由于其成熟期相對較早,今年在各地赤霉病發病較輕,豐產性好。審定后由于產權單位品種間的相互擠壓,面積擴展較慢,預計明年面積會增加。

    5·3 新麥26號: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優質強筋品種。幼苗半匍匐,長勢旺,冬季抗寒性較好,分蘗力較強,成穗率高;畝成穗多,株型較緊湊,旗葉短寬、平展,株高適中,抗倒性一般,對倒春寒抗性中等,產量三要素協調;內在品質優良,面團穩定時間可達20min以上。對條銹病有較好抗性,紋枯病較輕,高感白粉病,有葉枯病。由于審定時間短,目前仍是種子擴繁階段,但優質訂單勢頭發展強勁,生產利用時應搞好良法配套,控制群體,預防倒伏,穩定品質。

    5·4 周麥27:屬半冬性中大穗型中熟品系。苗期長勢壯,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株高適中,莖稈彈性好,較抗倒伏。株型偏松散,旗葉長,卷曲上沖,穗層整齊,灌漿快,落黃一般,綜合抗病性一般。穗大穗勻,千粒重較高,豐產潛力大。目前仍是種子擴繁階段。

    5·5 洛麥23號:屬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苗勢壯,分蘗力中等,成穗率較高,畝成穗多;穗層整齊,株型緊湊,植株較矮,莖稈彈性好,抗倒伏;冬季耐寒性較好,春季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抗病性中等;對肥水敏感,后期有早衰現象;感葉銹病、紋枯病重。近幾在黃淮南片麥區種植表現高產、穩產性好,在我省的豫東南地區有一定面積種植。

    5·6 豐德存麥1號:半冬性中晚熟強筋小麥品種,抗寒性和抗倒春寒能力強,分蘗力強,畝成穗較多,根系活力好,較耐旱,抗后期高溫和干熱風,較抗倒伏,抗條繡和紋枯病,成產三要素合理,豐產、穩產性好,較好地實現了豐產和優質的協調與統一。今年在河南、蘇北、皖北、陜西四省45個縣、260個鄉鎮的354示范點,59.4ha示范田實打驗收,平均畝產8160kg/ha,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預計秋播面積會有較大發展。

    5·7 許科1號: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種。冬季抗寒性好,株型松緊適中,植株偏高,莖稈粗壯,較抗倒伏;返青起身快,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一般;穗層整齊,長方形穗,小穗排列緊密,穗粒數較多,千粒重高;后期耐高溫,成熟落黃好。在黃淮麥區的河南、皖北、蘇北均有較好表現。審定時由于植株偏高,擔心倒伏,前幾年面積擴展緩慢,通過幾年試種,其抗倒能力得到充分認識,種植面積開始較快發展。

    5·8 衡觀35:半冬性中早熟品種,主要優點是冬季抗寒性較好,株型緊湊,莖稈彈性好,較抗倒;穗層整齊,小穗排列較密,結實性好,畝成穗較多,耐后期高溫,成熟早,落黃好。缺點是對春季低溫干旱天氣敏感,易感赤霉病、葉枯病。由于其早熟,在南陽、駐馬店兩市種植面積較大,生產利用時注意后期防病,在南部地區會穩定種植。

    5·9 中育12:屬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主要特點是:苗期壯,冬季抗寒性好,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株型松緊適中,植株較高,抗倒性一般;穗層整齊,長相清秀,結實性好,成熟落黃好。抗白粉病、感赤霉病,倒春寒對其結實性有一定影響,北中部高水肥地利用較好。

    5·10 豫教5號:屬半冬性中穗型中熟品種。主要特點是:苗勢壯,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生長發育穩健,對倒春寒不敏感;穗層整齊,畝成穗數適中;旗葉上舉,穗下節較短,株高適中;小穗排列較密;灌漿充分,籽粒飽滿度好,粒重高,籽粒均勻;閉穎授粉,種子易保純,黑胚率低,外觀商品性好;中抗白粉病,高抗條銹、葉銹和紋枯病;在中北部有一定利用價值。

    5·11 平安8號:屬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種。主要特點是:抗寒性好,分蘗力強,春季返青起身慢,長相清秀,葉片短寬上沖,穗下節長,下部葉片偏小,行間通透性好,結實性好,穗粒數多;產量三要素協調,豐產、穩產性好,缺點是植株偏高,抗病性一般。結合防病,在中北部有較好利用價值。

    5·12 許科316:屬半冬性中熟品種,抗寒性好,分蘗成穗率高,畝成穗多;春季起身拔節較早,兩極分化快;旗葉較小,上沖,穗下節較長,小穗排列較密,結實性好;株型緊湊,莖稈粗,較抗倒伏,籽粒飽滿度好;根系活力強,耐后期高溫,成熟落黃好;中感白粉病和條銹病。今年由于赤霉病發病輕,在各地均有較好表現,預計明年會有較好發展。

    5·13 中原6號:屬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幼苗半匍匐,長勢壯,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發育稍慢,起身拔節較遲,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偏高,抗倒能力一般。株型偏松散,旗葉較寬長,下披,穗層整齊,穗長碼稀。灌漿較快,籽粒較大,產量三要素協調,豐產性較好。較耐旱,后期熟相較好,綜合抗病能力一般。適宜黃淮南片麥區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種植,生產利用時注意防病,控制株高防倒伏。

    5·14 蘭考198:弱春性中大穗中早熟品種。冬季抗寒性較弱,分蘗成穗率一般,春季發育快,抽穗早,后期耐高溫,落黃時間長,成熟落黃好。株型松緊適中,株高中等,莖稈硬,較抗倒伏,籽粒飽滿度較好,千粒重40克左右,抗病能力一般。在高水肥地中晚茬種植有較好利用價值。

     6 中間試驗中表現較好的品系

    6·1 周麥26:正在參加國家生產試驗。屬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種。苗勢較壯,葉窄長卷,青綠色,分蘗力較強,成穗率略偏低,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拔節偏慢,兩極分化快,對春季低溫較敏感,株高適中,莖稈較粗,抗倒伏能力較好,株型松緊適中,葉色清秀,苗腳較利索,旗葉寬大上沖,穗層厚,整齊,穗大穗勻,結實性好。根系活力強,葉功能期長,灌漿速度快,落黃好。中抗條銹病,高抗葉銹病,感白粉病、赤霉病和紋枯病。

    6·2 中麥895:正在參加國家生產試驗。屬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種,苗期長勢壯,葉寬直挺,葉色黃綠,冬季抗寒性中等。分蘗力強,成穗率中等,畝成穗數較多。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抽穗遲,對春季低溫敏感。株高70cm左右,莖稈彈性中等,抗倒性較好。株型緊湊,長相清秀,株行間透光性好,旗葉較寬,上沖,穗層較整齊,穗型中等,結實性一般。根系活力強,葉功能期長,灌漿速度快,耐后期高溫能力好,成熟落黃好。中感葉銹病、高感條銹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6·3 鄭麥379:屬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系。幼苗葉色濃綠,長勢好,冬季抗寒性一般,畝穗數偏多。春季返青早,起身快,兩極分化快,春季抗寒性一般。成株期莖稈、穗部蠟質厚,株型偏松散,穗下節長,穗層整齊。莖稈彈性一般,抗倒性中等。籽粒橢圓型,大小均勻,黑胚少,角質率高,外觀商品性好。產量構成三要素較協調,豐產穩產性較好,抗病性一般。

    6·4 鄭麥0856;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系,幼苗半匍匐,長勢壯,冬季抗寒性好,分蘗成穗率低,畝穗數偏少,穗層較整齊。春季返青早,起身快,兩極分化快。成株期株型松緊適中,旗葉偏大、上舉,穗下節短,株行間通風透光性好;莖稈粗壯,彈性較好,較抗倒伏。籽粒角質,大小均勻,黑胚少,飽滿度好,外觀商品性較好。耐后期高溫,葉功能期長,成熟落黃好。

    6·5 許科718:屬半冬性重穗型中晚熟品系,苗期長勢苗壯,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蘗整齊,畝穗數不多,穗層不整齊。春季返青晚,起身慢,但苗腳利索,兩極分化快,受春季低溫影響較小。成株期旗葉寬大上舉,穗下節長,穗部有蠟質,植株偏高,莖稈粗壯,有彈性,抗倒伏能力強。近長方型穗,穗偏大,結實性好,穗粒數多,黑胚少。感葉銹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千粒重高,抗倒伏能力強,產量潛力較大。

    6·6 中育9398:屬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系。幼苗半直立,苗壯,冬季抗寒性一般,畝穗數適中,穗層整齊。春季發育較快,抽穗較早,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成株期株型偏緊湊,旗葉寬短,有干尖,穗下節短,莖稈粗,抗倒伏性一般。長方型穗,結實性好,穗粒數較多。抗條銹病,赤霉病和紋枯病偏重。成熟偏晚,落黃早,熟相一般。對肥水敏感,高水肥條件更能發揮其高產潛力。

    6.7 鄭麥58-3:屬半冬性中晚熟優質品系,幼苗葉色深綠,冬季抗寒性較好,分蘗力較強,畝穗數較多,穗層整齊。春季返青晚,起身慢,抗倒春寒能力強。成株期株型偏緊湊,穗下節偏短,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較強。根系活力好,成熟晚,落黃好。穗偏大,結實性好,穗粒數較多,子粒角質,飽滿度好。

    6·8 洛麥01073:屬半冬性早熟型品種。分蘗成穗率高,畝穗數較多,冬季抗寒性一般;起身早,兩極分化快,苗腳利索,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成株期株型半松散,旗葉細長上舉,穗下節長,莖稈彈性好,抽穗早,長相清秀,落黃好;穗層整齊,籽粒飽滿度較好,黑胚較少。在旱地區試表現較好。

    6·9 鄭麥583:屬半冬性中晚熟優質品種,苗期長勢壯,抗寒性較好,分蘗成穗數較多,穗層整齊。春季發育穩健,抗倒春寒。株型緊湊,穗下節偏短,旗葉偏長,株高適中,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較強。結實性好,穗粒數較多,籽粒角質,飽滿度好。三要素協調,根系活力強,落黃好。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