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發(fa)(fa)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和(he)種業發(fa)(fa)展高峰論壇在長沙舉行)

(湖南省人大常委(wei)會(hui)副(fu)主任蔡力(li)峰在會(hui)上致辭)

(“雜交水稻之父(fu)”、中(zhong)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ping)發(fa)表主(zhu)題(ti)演講)
紅網長沙9月14日訊(記者 劉怡斌)今天上午,2012年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和種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長沙舉行。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蔡力峰,“雜交水稻之父”、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袁隆平以及來自老撾、坦桑尼亞等14個國家的27位部長級官員出席論壇。
本次論壇由湖南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農業廳聯合主辦,湖南省種子管理局、湖南省種子協會協辦,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論壇以“促進種業發展,推動糧食安全體系建設”為主題,以發展中國家種業安全體系建設為主旨,通過中國政府官員、各發展中國家部長代表、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的主題演講等方式,推動糧食安全體系建設尤其是種業發展體系建設領域的合作與友好往來向高層次發展。
“雜交水稻對維護21世紀世界糧食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世界上雜交水稻種植面積達到水稻總面積的50%,水稻產量將會再增加1億5000萬噸。可再養活4-5億人。”論壇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為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我和國家雜交水稻研發中心已做好充分準備,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水稻。”
農業強省湖南是雜交水稻技術的發源地。擁有以袁隆平院士為首的雜交水稻專家隊伍,以及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06個農業科研教育機構,雜交水稻的科研條件與科研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多年來,湖南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和產業優勢,堅持“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在雜交水稻出口貿易、技術培訓以及政府間的援外合作方面,實施了中國—菲律賓農技中心建設、中國—東帝汶雜交水稻技術合作中心建設,中國—利比里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建設、馬達加斯加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建設,中國援印尼農業技術合作項目、中國-UNEP“非洲水行動”節水農業示范項目(贊比亞)、中國-ESCAP雜交水稻技術推廣項目等援外項目。這些項目的執行,進一步推廣了雜交水稻技術,使雜交水稻國際影響擴大,得到利比里亞、菲律賓等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取得了豐碩成果。
此外,以隆平高科等(deng)為(wei)代表(biao)的(de)援(yuan)外企業,10多年來,在國(guo)內外承辦了中國(guo)政府和國(guo)際組織下達的(de)培訓項目50多期,共培訓了60多個國(guo)家的(de)3000多名農業技術(shu)人員及(ji)(ji)官(guan)員。培訓范圍涉及(ji)(ji)糧食作物栽(zai)培技術(shu)、農作物種育種技術(shu)、農業機械技術(shu)畜牧養殖(zhi)技術(shu)等(deng),也包含(han)農業可持續發(fa)展、雜交水稻產業化、農作物推(tui)廣等(deng)領域(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