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李思輝
科學研究不能偏離倫理軌道,更不能以別國兒童的健康為賭注。轉基因大米危害的不確定性,一直是國際學界爭論的問題。世界多數國家對此持謹慎態度。
日前,美國《僑報》報道稱,美國一家科研機構 “利用中國兒童進行轉基因大米試驗”,此事在中美兩地引起軒然大波。隨后,負責這項試驗的美國科學家唐廣文教授通過發言人對此事給予了書面回應。稱此舉是為了研究兒童維生素A的補充問題,且試驗征得了家長同意。
毫無疑問,基于這件事情的判斷,應該建立在兩個維度之上。其一,湖南衡陽的這68名兒童是否接受過美國的轉基因大米試驗?對此,美國科研機構的回復是:“有,不過這項試驗是為了研究維生素A的補充問題”;衡陽方面回應是:“是有孩子參與試驗,但不是美國的這項試驗,也不是涉及小學生轉基因大米的人體試驗。”到底是誰在撒謊,這個問題必須搞清楚。
其二,倘若這些兒童確實接受過轉基因大米的人體試驗,那么我們就必須追問:是誰允許他們這樣干的。國家早有規定:“轉基因糧食種子的科研、試驗、生產、銷售、進出口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糧食品種上應用轉基因技術。”我們難理解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研究機構,是如何順利鎖定中國湖南衡陽的兒童,并順利在其身上進行轉基因大米食用試驗的。海關的重重關卡,地方政府的守土之責,教育部門、衛生部門的監督管理,在這一過程中一路綠燈,顯示出了極強的配合度。同樣,涉事的學校、家長竟然至今對此沒有提出異議,這事真有些蹊蹺。
美國科研機構回應說,這個試驗確實是得到授權的,已經得到了這些兒童家長的同意。這就更加說不通了。要把中國兒童當做“小白鼠”做試驗,焉能得到家長的許可?兒童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更是父母和家庭的希望,我絕不相信會有哪個父母愿意將自己的孩子送給別國科學家做實驗。除非是在不完全了解試驗可能帶來的危害的前提下。
科學研究不能偏離倫理軌道,更不能以別國兒童的健康為賭注。轉基因大米危害的不確定性,一直是國際學界爭論的問題。世界多數國家對此持謹慎態度。一些知名連鎖零售企業也公開承諾不銷售轉基因大米,現在這些誰都不敢貿然食用的大米,竟然成為68名中國兒童的指定食品,如何能叫人不痛心疾首呢?“人民不是小白鼠”,袁隆平院士曾公開表示,在沒有實驗結果作為根據的前提下,將轉基因用于主糧生產是“要慎重的”。但是為了科學,袁隆平表示自己愿意冒險食用轉基因大米。
與科學家的審慎態度相比,涉事的家長、學校乃至相關管理部門顯得多么輕率。這種輕率的背后,到底存不存在欺騙和交易,到底存在多少不為人知的利益糾葛,這些孩子身體狀態到底怎么樣,他國科研機構在我國到底還有多少類似的實驗基地,誰能保證中國兒童不再稀里糊涂地淪作試驗用的“小白鼠”……這些問題,亟待有關部門站出來給公眾一個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