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糧收獲中,省農科院糧作所選育的雜交小麥新組合“云雜9號”突破干旱影響,獲得畝產760公斤的高產,“云雜5號”、“云雜6號”在示范種植中均表現較強耐旱性和豐產性,一般增產10%至15%。“云雜”系列的育種突破,不但使云南溫光敏兩系雜交小麥育種領先全國,還讓省農科院糧作所雜交小麥育種團隊躋身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雜交小麥課題的全國6大優勢團隊之一。
通過育種材料和創新方法,省農科院糧作所雜交小麥育種團隊率先在國內建立了一套穩定、實用的溫光敏兩系法雜交小麥技術體系,育成我國首個獲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授權的小麥不育系“K78S”和我國首個溫光敏兩系雜交小麥品種“云雜3號”。其中,不育系“K78S”突破強優勢組合篩選效率不高、制種技術不夠成熟兩大制約雜交小麥走向應用的關鍵技術難題,將制種產量從每畝80公斤至12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至290公斤。利用“K78S”,團隊還育成豐產性比“K78S”提高20%、制種產量潛力可達每畝400公斤的第三代不育系“K456S”,并以“K456S”組配出“云雜9號”等優良新組合。
此外,該團隊在國內首創小麥單倍體育種技術,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及超過了國內外文獻報道的最好水平,為大幅提高我國小麥新品種選育效率帶來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