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黑龍江省就啟動實施了農業良種化工程,使全省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良種科技貢獻率達40%連續11年,累計投資達2.14億元的農業良種化工程,使黑龍江省種植業品種更換周期由過去的7 ~8年縮短為3~5年,主要農作物品種實現了3年更換一次。全省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良種科技貢獻率達40%,分別比上年提高1 個百分點。種子供應和安全保障能力登上了一個新臺階。
省種子管理局局長由天賦介紹,良種化工程實施以來,通過產學研結合、多元化投入、產業化運作,黑龍江省選育推廣了一批優良品種。截至2011年,全省招標選育了254個優質及專用品種。
2008年以來,黑龍江省選育推廣了鑫鑫2號、賓玉4號等38個玉米高產、耐密、抗病新品種,實現了玉米品種由“稀植大穗型”向“收斂耐密型”的重大轉變;大豆品種脂肪含量較5 年前種植的品種提高1 個百分點,高產、高油、抗病、耐密合豐42號大豆品種脂肪含量達到23.04%;寒地水稻五優稻4 號品種的品質及抗病性、抗倒性、抗冷性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品質水平與日本A級品種接近。
現在這些品種已經成為黑龍江省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核心品種。據統計,全省已有35個優良品種推廣面積超過100 萬畝,192個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面積超過10萬畝。2011年玉米、大豆、水稻、小麥共計1.6億多畝,占黑龍江省種植面積的83%.黑龍江省主栽品種日益突出,充分發揮優良品種的增產增效作用。
通過良種化工程的實施,黑龍江省形成了以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農墾科學院等科研院校為主導,以種子營銷企業、民營科研單位為輔助,多種所有制并存,共同開展品種創新的科研育種體系,全省有新品種選育能力的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達到137家。
為保障種子供應,增強良種繁育能力,黑龍江省通過實施良種化工程,鞏固完善了生產繁育基地,并對主栽農作物品種進行集中繁殖,滿足了農業生產用種需求。目前,全省種植業種子繁育基地擴大到330萬畝,年可生產原種1500萬公斤、良種6億公斤。
良種化工程的實施,不僅增強了黑龍江省培育優質品種的能力,而且加快了新品種的推廣步伐。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黑龍江省在10個生態區建設優質農作物品種示范展示園區56個,示范面積9100畝,年示范品種31個,展示品種512個。農民看了以后,都認為示范點品種好,種的好,管的也好,紛紛表示自己以后也爭取能用上這樣的好品種,科學種田,增加效益。
與此同時,黑龍江省對省級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進行了標準化建設,添置了一大批國內外先進檢測儀器,使其種子質量監督檢測能力達到國家一流水平。
“科技興農,良種先行”,良種化工程正是抓住這一根本,從品種選育、推廣入手,以品種創新來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