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內蒙古五萬斤種子未出苗 造成損失逾九百余萬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6-03  來源:人民網  作者:記者 辛陽  瀏覽次數:318
 
五萬斤種子未出秧苗 造成損失逾九百余萬元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劣質種子嚴重坑農

海拉爾農墾集團下屬農場涉嫌非法銷售

  又是一年春耕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辛苦勞作。然而,內蒙古呼倫貝爾興科農業協會的王敬華、李樂濤、韓春文、周新河幾位農戶仍為2010年播種的劣質種子的事情一籌不展。

  據內蒙古呼倫貝爾興科農業協會提供的上訪材料介紹,2009年底,該會會員王敬華、李樂濤、韓春文、周新河等農戶,從內蒙古海拉爾農墾集團莫拐農場購進5萬多斤油菜種子,并于2010年5月初春耕。但到5月底,油菜種子基本沒有出苗,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36萬元。

  農民缺乏法律意識未開發票 莫拐農場拒不承認銷售種子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上述興科農業協會幾位農戶外,還涉及其他農戶總共有10余戶,涉及到大約10萬余斤的劣質種子。

  農業種植講的是節氣,錯過了最佳播種期,可能導致顆粒無收。據興科農業協會幾位農戶統計,到秋收時,他們不但一年辛辛苦苦沒有掙錢,反而每戶賠進了幾十萬乃至幾百萬,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36萬元多萬元,致使個體家庭農場里的150多位農民工錢300多萬被拖欠,信用社貸款無法按時償還,造成第二年無資耕種,土地大面積荒置,糧食大幅度減產。

  “雖然莫拐農場得知此情況后,在第一時間內給我們進行過搶救性補種,然而由于補種后的油菜出苗比正常出苗期晚了一個月,生長期短,秋收時造成畝產嚴重下降,而且收獲的油菜含油量也低”,興科農業協會把這些農作物正常生長的油菜進行了對比:正常油菜畝產均在270斤左右,含油量也在38%以上;而我們的農場補種的油菜畝產平均不到120斤,含油量只有30%左右。按2010年油菜籽收購價格2元/斤、每畝減產100斤計算,種子問題造成我們減產468萬斤,損失高達936萬元。

  興科農業協會的幾位農戶表示,從莫拐農場購買了同樣的劣質種子播種造成損失后,莫拐農場給他們進行過分別的補償和賠償。但因為當時在種子交易時,農民并沒有索取相應發票或收據,莫拐農場否認了種子的交易。

  “由于我們是農民,對方是一家國營農場,在這場維權行動中,對方竟然耍起了無賴,讓我們感到無法理解,無法接受。”在缺少發票等大量的事實和證據面前,農民顯得十分無助。“每年都是這樣買種子,我們老農只管付了錢給我種子就行,別的也沒想那么多,而且合作了好多年了”,談起買種子為何不開具發票收據的事宜,農戶周新河臉上寫滿了無奈,“哪會想到種子出現了質量問題,而且莫拐農場竟然賴賬”。

  記者同樣來到莫拐農場了解情況,該農場書記管延江明確表示:“我們農場根本就沒有出售過種子,他們(農戶)說的情況我不清楚。”

  從未出售過種子,為何還要免費補種?

  劣質種子事件受害最為嚴重的主人公——家庭農場場長王敬華曾向呼倫貝爾市中院提出訴訟。然而令他想像不到的是,由于當時,沒有開具購種子收據。莫拐農場對他們出售劣質種子坑農的事實失口否認。

  上訴的結局卻是一審敗訴。讓這個質樸醇厚的農戶王敬華想不通的是,如果不是他們出售的劣質種子,莫拐農場為何要動用了大量國家的人力物力、機械設備,行程150公里,跨區作業12晝夜,花費60多萬元,來給農戶補種的事實說成是幫忙,把自己的銷售劣種,彌補過錯行為說成是“學雷鋒”,合情合理合法?哪有這樣的道理?

  經歷了這場補種風波的壹分場張黎明向記者這樣描述了這樣的場景:莫拐農場得知沒出苗后,很快組織人員和設備,帶著種子、化肥緊急補種。為了搶時間,除了莫拐農場的機械設備,他們還從鄰近的謝爾塔拉農場調來4臺免耕播種機,一共12臺大型播種機37名農民12個日子,晝夜不停地搶播,到6月10日才結束。

  究竟有沒有出售種子,出售是否有銷售憑證,如果沒有出售為何又要補種,記者帶著這些問題來到了莫拐農場了解問題。

  因為時處農忙季節,記者只找到了當時在場部留守的莫拐農場書記管延江。當記者簡明地說了來此之意后,這位從小生活在墾區的書記向記者表述了個“四不”,即:對情況不了解,對問題不清楚,對業務不分管,對具體情況不知道。

  記者遂向其表明我們采訪的目的是使事實還原于真相,對于農民協會反映的情況,我們必須做出一個全面公正的調查,這位“四不”書記才肯與記者坐下簡單敘談。

  管書記明確表示,“我們莫拐農場從來就沒有銷售過種子,銷售的只有商品糧”。

  當記者詢問商品糧和種子之間是否有區別,區別在哪里。管書記解釋說,區別肯定有,但主要是看用途,我們這里銷售的只有商品糧,至于農民買回去怎么用那是他們的事情了。

  記者隨即又問,“那商品糧在價格上是否有區別,差價大么?”

  管書記回答:“當然有,不同的品種類型價格是不一樣的。精品要比普通產品高出一些。”

  記者在對農戶的采訪中采訪中了解到,他們分別以3元、5元、8元等不同價格購買了油菜種子,然而當時的油菜商品糧的價格是一元多。“如果以管書記的說法,為何同種類型的油菜商品糧會有如此大的差價?”,記者繼續詢問。

  管書記語出驚人,“因為高產啊,高產的價格自然高!”

  不言而喻,“高產”只應存在于種子的差別,如果沒有種子出售,為何又有因為“高產”所產生的高差價的油菜商品糧呢?可見,莫拐農場是否出售過種子的真相確實值得深思。大牛圈農民金忠志曾氣憤地說:我們八九十個農民,辛辛苦苦播種灌溉施肥,風雨無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播種一輩子,難道連種子都不認識?不會把糧食當成苗種,造成這么多的損失吧?

  既然莫拐農場否認了出售種子一事,但農民所說的免費補種的事實是否存在呢?管書記回答:“我們雖然是國營農場,有一定的公益事業要做,但是像這樣的事情是一定要收費的,而且這種工作我們稱為“跨區作業”,而且“跨區作業”無論多遠,只要不是我們的農忙時節,農場都會去作業,這并不是什么補種!”

  事情與農民所說的完全不同,但也似乎存在一些蹊蹺。為什么王敬華要不遠百余公里之外請莫拐農場的給他的農場來做補種,難道他不知道這需要更多燃油、人工等費用支出。當記者以此詢問管書記時,管書記拿出的卻是“四不”的態度了。但管書記也表示,只要是他們曾經做過的“跨區作業”都是有帳可查。但是今天財務人員不在,不能提供“跨區作業”的明細了。

  采訪中的很多問題,管書記都未予正面回答,為了使調查更加全面,記者提出希望管書記能協調相關之情人員來座談,并希望能看看關于“跨區作業”的發票聯。管書記當場承諾,沒有問題,明早來他給協調好,財務人員在工作時間也都會在。

  但當第二天早上九點記者來到莫拐農場時,管書記的態度卻發生了180度大轉彎。管書記說,所有人都下田里干活了,今天無法接受采訪。當我們要求查看財務帳表的時候,管書記回絕道:“你們看這個沒什么必要!”記者回答道:“我們看這個對我們的調查事件寫稿件有很大作用!”管書記又說,“我們這里有規定,不能給你們看!”我們答道:“規定在哪里,我們是否可以看看。”“規定不是給你們看的。”至此,采訪被莫拐農場的不配合所終止。

  莫拐農場是否銷售種子,銷售種子的資金又去何方,是否給農民補種,如果是“跨區作業”,賬目上是否可以查到,一團團的迷霧因為莫拐農場的不配合至今不明,難道真如農民所說,莫拐農場顛倒了黑白?

  種子銷售經營實行許可制度 海墾集團部分農場涉嫌非法銷售

  據記者在農業部門了解,我國種子經營實行許可制度。種子經營者必須先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后,方可憑種子經營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或者變更營業執照。種子經營許可證實行分級審批發放制度。種子經營許可證由種子經營者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為當地種子公司銷售能力有限,很多農戶只能從海拉爾農墾集團下屬農場購買種子來進行耕種的。“我們主要在農場買種子,已經買了好多年。呼倫貝爾地區也有很多種子公司,但是往往都是供應不足,其余也沒有更好的購買渠道”,許多農戶都認為現今的種子市場不太規范,缺少統一管理和相關部門的監管。

  一位在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多年工作的少數民族干部說:“這里由于是邊疆三少民族地區,歷來民風淳樸,經濟相對落后,維權意識淡薄。物物交換,錢物交易都很普遍,尤其是購物不開發票收據很常見。因此,給個別不法商販違規,造成可趁之機,時有發生”。

  呼倫貝爾農民所購買種子的農場大都沒有種子的銷售許可,屬于非法銷售。但當地農民因為習慣了以物易物、簡單交易的農民缺少法律意識,有很多是在定點的農場多年購買種子,很少有索要發票的保護意識,所以一旦出現問題,在法律面前就缺少相應法律依據和證據,給農業耕種帶來許多風險。

  興科農業協會希望能完善種子市場的制度,能對種子的合法銷售有一定的約束和管理同時,希望能夠出臺相應的保險制度,在種子出現質量問題的時候,能夠規避種植風險。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