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大蔬菜基地的壽光,目前不得不尷尬地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大宗蔬菜種子市場已基本被國外品種壟斷,國產種子占有率不斷下降。這種情況,在各地蔬菜市場也很普遍。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行業研究員宋杰凝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生產及出口國家,平均每年蔬菜種植面積達2.8億畝。2011年全國蔬菜產量達6.77億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世界一半以上。但種2/3以上的蔬菜種子均來自外資企業,僅蔬菜第一大縣山東壽光每年銷售外國蔬菜種子就超過6億元。
宋杰凝認為,發達國家蔬菜種子公司對種子市場研究十分精細,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十分成熟,且各部門分工十分明確。反觀我國蔬菜種子產業,目前主要以小公司甚至家庭為單位進行種子,產業難以形成專業化、規模化。這些規模小、生產分散、缺乏技術指導、管理粗放的小種子公司生產出來的種子產量低、發芽率較低、抗風險能力差,此外由于不重視檢測及包裝,往往很難得到市場青睞。
中投顧問總監張研霖認為,發達國家蔬菜種業發展成熟,我國蔬菜種業要想突破重圍,收復失地,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國相關部門應該豐富野生蔬菜種豐富野生蔬菜種質資源收集,強化蔬菜產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開展自主知識產權的種子品種培育,并創新農作物新品種研發和育種的體制機制,鼓勵支持企業與科研機構共同組建“育繁推一體化”種子公司。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設施農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發達國家的大型蔬菜商業化種子公司都掌握了重要的種質資源,同時利用先進技術培育出了許多優良品種。盡管我國蔬菜種業也擁有優良的種質資源,但由于沒有和育種工作很好的結合,導致產業相對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