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杜
馬裔華人陳昆發夫婦日前從吉隆坡趕到長沙,與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簽署一份雜交水稻種子訂購合同,首份訂單為5噸,預計種植面積5000畝。去年,中國雜交水稻首次在該國試種,面積不過幾十畝,增產表現卻頗為驚人——平均畝產比當地常規水稻高出一倍。陳昆發此行,距袁隆平院士在馬來西亞接受“馬哈蒂爾科學獎”頒獎和向馬來西亞民眾普及雜交水稻知識,不過一個月時間。
雜交水稻催生水稻種業
連日來,在位于長沙瀏陽的社港鎮周洛村,當地農戶正踴躍報名,要參加袁隆平院士領銜研發的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的示范種植。根據記者抽樣調查,去年,該村25戶農戶種植的51.2畝一季雜交水稻,平均畝產約為500公斤,僅達當前普通雜交水稻平均畝產基準線。社港鎮政府農辦主任付晨輝告訴記者,農民得知袁隆平院士選育的超級雜交稻有了高產和好吃的品種,都想嘗鮮種一種。
水稻種子的市場化程度與產業水平,是隨雜交水稻的出現和發展而實現、壯大的。在常規水稻時代,農民可以自己留種,雜交水稻則改變了這一規則。因其選育對于技術的特殊要求,只能由專門人員集中制備,雜交稻種業隨之得到發展。
全國經銷商在湘搶“種”
早在去年9月南方中稻收割后不久,已達畝產900公斤的超級雜交稻品種Y兩優2號大受追捧,來自全國許多地方的種業經銷商在湖南雜交水稻中心排起長隊,上演了一幕久違的供不應求“市場大劇”。一些買不到種子的種業公司退而求其次,改為求購Y兩優2號母本Y58S,自行制備,結果發現母本同樣奇貨可居,頗為緊俏。
Y兩優系列廣適性優質雜交稻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成功的兩系雜交稻新成果,至今已大面積推廣三年以上,因產量高、米質優、適應性廣,得到市場追捧,引發需求激增。據Y58S選育專家、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鄧啟云研究員介紹,一個以Y58S為母本選育的超級雜交稻新組合,目前制種平均畝產已達403.2公斤。對雜交水稻而言,制種若達畝產400公斤,即意味著一畝制種田的種子產量,可種植約533畝稻田,以每畝700公斤產量計算,可生產逾37萬公斤糧食。
湖南隆平種業“王牌”最多
種業公司以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高價競得的品種,其成本如何消化?來自業界的分析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優而精,做大規模,做高科技含量的品種。
目前,在雜交水稻種業界,隆平高科旗下的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擁有一批如Y兩優1號、兩優1128、C兩優608、準兩優608、豐源優299等達農業部超級稻標準的高技術含量雜交水稻品種,成為我國擁有雜交水稻自主知識產權品種最多的公司,也是擁有超級稻品種最多的公司。前不久,農業部公布2012年主導品種,公司兩個品種榜上有名,其中Y兩優1號不僅已連續三年入選,且每年均排名第一。該品種在2010年憑借實際推廣458萬畝的成績,成為我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水稻品種,至今其推廣面積仍穩居全國榜首。
國際市場成下一個競爭高地
作為我國雜交水稻第一大種業上市公司的隆平高科,去年底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全面合作的議案,根據這份排他性協議,作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未來將其全部雜交水稻科技成果交由公司獨家進行產業化測評、開發研究及商業推廣開發,而公司每年將向研究中心支付1000萬元的科企全面合作資金,協議書期限15年。從規模效率來看,從中國走向世界,或成為有實力的種業公司下一個競爭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雜交水稻在越南、印度、菲律賓和美國進行大面積生產應用,已取得顯著增產效果。在中國專家幫助下,孟加拉、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厄瓜多爾、幾內亞等國在雜交水稻技術方面獲得進步。這說明,雜交水稻的國際化已攻克技術障礙,以此為契機,借由技術支持與種業貿易雙管齊下的戰略,袁隆平院士期待的“如果全球半數稻田種上雜交水稻,按每公頃增產2噸計算,全球增產糧食再養活4億人口”目標,實現不無可能,甚至不會太過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