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我市主要農作物尤其是玉米、水稻新品種的選育水平顯著提高,取得了突出成績。
在數量方面,通過審(認)定的飼料玉米自育品種有34個,自育率為30%,比“十五”增加17個品種,自育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雜交水稻自育品種有43個,自育率46%,比“十五”增加了16個品種、自育率提高了13個百分點。
在品質方面,選育推廣國頒二級優質稻品種3個,實現我市二級優質稻“零”的突破;在菜用糯玉米的基礎上,選育推廣了甜糯玉米、彩色玉米、香糯玉米、青貯玉米等特色品種。
在產量方面,“十一五” 期間飼料玉米自育品種平均畝產524公斤,比“十五”每畝增產77公斤,增幅達17%;水稻自育品種平均畝產550公斤,每畝增產33公斤,增幅達6%。重慶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選育的Q優12,平均畝產達1200公斤,創造了全球同緯度“中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單產的歷史記錄。
“十一五”期間來,我市推廣種植水稻新品種的平均畝產達549公斤,比“十五”增產20公斤;推廣玉米品種的平均畝產達513公斤,比“十五”增產50公斤。每一次品種的推廣與更新,都推動大田糧油單產水平上新臺階,使我市大田糧食單產由2005年的每畝311.4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每畝343.5公斤,5年間每畝增產32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