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頻道11月8日電(記者宋常青)記者8日從甘肅省公安消防總隊了解到,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種子基地——甘肅省張掖市通過推廣玉米秸稈轉化技術,成功消除了農村因大量秸稈堆積引發的火災隱患。
甘肅省公安消防總隊負責人介紹,甘肅是農牧業大省,由于固有的生活習慣,農村居民點普遍存在亂堆亂放柴草的現象,由此構成了農村最大的火災危險源,并容易“火燒連營”。特別是位于河西走廊地區的張掖市,近年來雜交玉米制種產業發展迅速,面積已經近100萬畝,每年因制種產生的大量玉米秸稈無法得到及時處理,成為引發農村火災的重大隱患。
為了從根源上解當地農村火災隱患,甘肅省探索出一條“剿患”、“惠民”兩促進的發展模式。一是公安消防人員和村社干部上門入戶宣傳講解麥草、秸稈火災的預防和撲救知識,提高農牧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二是引進玉米秸稈打捆包膜青貯、袋裝青貯等新技術,為玉米秸稈加工利用、消除火災隱患開辟了新的途徑。
目前,當地以大窖青貯、秸稈袋貯、農戶適度規模池貯和企業打捆包膜青貯為模式的秸稈青貯工作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張掖市還積極引進玉米秸稈氨化技術,將玉米秸稈變成畜牧業的“精品飼料”,循環農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
張掖市高臺縣南華鎮黨委書記白登江介紹,公安消防部門等以玉米秸稈利用為主進行的農村柴草清理整治后,全鎮今年以來未發生一起因秸稈堆放等引發的農村火災。
從今年開始,甘肅省還將開展“千村萬戶”消防安全扶持行動,計劃用三年的時間,投入專項資金2400萬元,選1200個消防條件落后的村作為扶持對象,修建消防水井、水池并配置手抬機動泵、水帶、水槍、消防摩托車、家庭配備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器材,改善農村消防安全條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