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姜玉勇) 10月14日,農業部種子管理局調研組就建設張掖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事宜與市政府及相關縣區領導進行座談交流。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廖西元,省農牧廳副廳長楊祁峰,市委副書記、市長欒克軍,副市長張平及市政府秘書長張稔農出席座談會。
欒克軍對農業部和種子管理局、省農牧廳領導、專家多年來對張掖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張掖發展玉米制種產業基地穩固、種植技術成熟、自然條件優越,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于2008年明確提出建設百萬畝中國雜交玉米制種基地。至目前,全市玉米制種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生產優質雜交玉米種子4.5億公斤,占全國大田玉米年用種量的40%以上,有力保障了全國種業安全,玉米制種也成為推動全市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固增收的支柱產業。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對種子產業發展認識不到位,市場秩序混亂,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育、繁、推一體化建設相對滯后等方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制種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欒克軍指出,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的出臺,為我市加快發展現代農作物種業,實現由種業大市向種業強市跨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在今后的發展中,應將張掖玉米制種基地的定位上升到國家層面,按照“高效、節水、優質”的發展要求,努力建成100至120萬畝相對集中、長期穩定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的優勢種子生產基地,確保年產優質玉米種子5.5至6.5億公斤以上,實現種子企業、制種農戶、土地流轉經營者多方共贏,全力把張掖打造成國家級優質玉米制種基地。
欒克軍強調,要加快轉變生產經營方式。要進一步規范市場程序,嚴格市場準入標準,培育壯大有自主研發能力、資金實力雄厚、管理到位、體系完善的制種企業,建立健全科學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切實維護好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要堅持標準化生產,在張掖所有玉米制種基地實行國標,用國標來約束和指導生產實踐,以此保證產品質量的穩步提升和制種產業的持續發展。要通過龍頭企業整體流轉和農業生產公司統一經營等模式,實現土地的集約化管理,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程度,提升種子質量。
欒克軍建議,在張掖建立中國雜交玉米種子信息發布中心和雜交玉米交易市場,實現信息與市場的有效對接。由農業部、省政府主辦,省農牧廳和市政府承辦,每年在張掖舉行一次種子博覽研討會,以國內外專家、學者最新的科研成果來提升制種基地建設水平。農業部和省農牧廳制定張掖玉米種子企業生產標準,出臺張掖玉米制種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制定高層次的制種基地建設規劃,加大對張掖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張掖玉米制種產業可持續發展。
廖西元在座談會上對我市玉米制種產業的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張掖是國家玉米制種的核心基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種業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張掖提出建設百萬畝雜交玉米制種基地的發展目標切合實際,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在建設過程中要嚴格作物品種、企業、基地的準入,把優質資源向有育種創新能力的骨干企業配置,按照“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的要求抓好制種基地建設,積極引導企業和農戶建立互惠互利、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今后,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將從政策、項目、資金上對我市玉米制種產業給予大力支持。
楊祁峰指出,張掖市要認真搞好玉米制種基地建設規劃,積極推進玉米制種產業現代化進程,健全完善玉米制種企業準入和退出機制,盡快組織成立種子管理專門機構,不折不扣地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力爭把張掖建成全國一流的現代化制種基地。
當天下午,農業部種子管理局調研組領導和專家還討論研究了《張掖市國家級百萬畝優勢雜交玉米種子繁育基地建設規劃》,并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調研組要求我市相關部門和單位要進一步修改完善規劃,及時報送農業部審批,力求盡快啟動實施。(文章來源:張掖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