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延邊新聞網(延吉)
10月本是收獲的季節,村民們都在這個黃金季節忙著收割、交易,換取一年辛勤耕耘的辛苦錢。可是,延吉市朝陽川鎮長青村大蔥基地的20多戶村民,眼看著滿地里生長的手指粗細的劣質叉蔥,每斤1毛錢的價格都賣不出去,心中別提多堵得慌。
今年43歲的村民鞠某多年來靠種植大蔥養家糊口,每年秋季播種,次年春季移栽,等再到了秋季,鍬把兒粗的大蔥亭亭玉立,光蔥白就有20多厘米長,甚是喜人。到了“十一”左右,大量外地客商開著大貨車,到該村大批量收購。村民們數著一年來的辛苦錢,心里別提多高興。可是,今年8月份,很多村民發現地里的大蔥長勢與往年不同,原本一個坑只能生長出一棵大蔥,如今卻擴出了多個手指粗細的小叉……
村民上火:田地里大部分是叉蔥
10月1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該村。在鞠某的指引下,記者看到路兩邊的田地里種的大部分都是蔥,一眼望不到頭。鞠某下到地里隨意拔出一棵,記者看到,其長勢低矮,只有手指粗細,一棵蔥擴出了四五個小叉。“外行人可能不懂,這樣的蔥叫叉蔥,我們叫它窩子蔥,賣給誰誰都不要。”鞠某介紹。說著,他又來到路對面的田地里,一把拔出一棵大蔥,這一個是獨棵,雪白的蔥白,直徑有三四厘米,二三十厘米長。
鞠某兩手各握一棵,向記者解釋道:“這種長勢粗壯的大蔥才是我們想要種植的,不僅口感好,還便于冬天儲存。而那種窩子蔥不僅產量低,一旦被凍,剝皮后里面黏成一團,根本沒法吃。”
“我們每天都能接到外地客商的訂購電話,我們實話實說后,人家一聽是窩子蔥,一毛錢一斤都沒人要。”村民老蘭跟記者說。看著滿地的叉蔥銷售無門,村民們都很上火。而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就是,村民們買到了劣質種子。在村里,像他這樣被坑騙的有20多戶,種植面積達七八公頃。
后果嚴重:一畝地損失數千元
村民劉大娘說,她去年總共買了10斤大蔥種子,在長青村播種了3斤,其余的都拿到和龍市的農村播種。如今才知道,種子有質量問題,令他們一年的辛勤勞動付諸東流。“俺家的地都是按照一畝500元的價格包租的,如今大蔥長成這樣,賣不出去,連本錢都收不回來。”劉大娘操一口山東口音無奈地訴說著。
村民老蘭說,他家種植的大蔥有好有孬,隔幾棵好的就有一些孬的,總的看來,還是孬的多,幾乎占了三分之二,對此,他懷疑大蔥種子被以次充好,將兩者摻在了一起。往年,一畝地能賣上七八千元,如今便宜處理都成問題。鞠某說,他家有4畝多地,全都種植了大蔥,除了一小部分是自家的種子收成良好外,其他的3畝多地全都瞎了。“去年大蔥種子從每斤70元漲到了90元,我們尋思只要種子好也認了,沒想到花高價錢卻買的是假種子。”提起此事,老鞠非常后悔。村民們告訴記者,這些大蔥種子是去年在同鄉人老劉家購買的,對方沒有店鋪,也沒有營業執照,卻銷售種子達10多年時間。以往,村民買大蔥種子都到他家,假種子的事發生后,村民去找老劉理論,對方卻另有說法。
賣家老劉:可能是親家將種子摻假
老劉告訴記者,他今年63歲,是一名退休教師,他不是專業賣種子的,而他也是一番好意,此事還要從10多年前說起。老劉說,他在關里老家的姐姐是農民,那邊的大蔥畝產量能達到1萬斤,比這邊產量高一倍,于是,他便讓姐姐寄來一些種子在自家種植。待到收獲季節,左鄰右舍見劉家的大蔥比誰家的都好,便要求幫忙代購關里的大蔥種子。
一來二去,要求幫忙代購的村民越來越多。于是,每到播種的季節,老劉的姐姐和外甥都會按照村民的訂購數量郵寄來種子,就這樣,延續了10多年時間。從中,老劉會將價格提高十元八元的,當做是補償電話費和郵寄費用。
老劉說,去年,村民們再次讓他從關里訂購了130斤大蔥種子,種子到貨后,他除了稱出自家所需的種子外,還稱了一部分給要好的四五戶村民。剩余的種子,他用車拉到了親家的家中,由親家負責分售給其他村民。老劉說,當著他的面售出的種子,如今看來長勢很好。但是,他離開親家后,再售出去的,所種的大蔥才出現了叉蔥。對此,老劉推斷:“有可能是親家的兒子為了賺錢,昧著良心將叉蔥種子摻到了好大蔥種子里。”為此,他曾向關里的姐姐求證過,對方表示,叉蔥在關里是根本見不到的。
親家喊冤:種子送來當日就分沒了
按照老劉所說,記者找到了他親家的兒子,即先前接受采訪的鞠某。鞠某說,老劉的兒媳是自己的親妹妹,兩家的確是親家關系,“沒想到他連親家也坑害”。
據鞠某介紹,去年,老劉開著白色捷達車與妹妹兩人,將兩編織袋、120多斤大蔥種子,送到了他的父母家,希望由他的父母代售給村民。而種子送來的當日,根本沒在父母家過夜,就被早已等候在父母家的村民們分走了,自始至終都有大家目睹,有很多人作證,根本不存在魚目混珠的事。同時,鞠某氣憤地說:“我再傻也不可能拿自家的收成開玩笑,也種那不好的大蔥種子。”于是,他認為,問題就是出在老劉身上。
事已至此,誰是誰非暫且不提,很多村民家辛苦種植的大蔥長成了叉蔥無法銷售是不爭的事實。如今,受害的村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出面協調,讓村民們的損失降到最低。
村委會:全村損失大約五六十萬元
10月8日上午,國慶長假過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延吉市朝陽川鎮長青村黨支部李書記,迫不及待地帶著受害村民來到本報訴苦。他證實,村民所說基本屬實,該村受害村民共有20多戶,種植叉蔥面積有七八公頃,估計損失有五六十萬元。
8月份,村里在發現假種子的問題后,就對此事進行了調查。也多次跟銷售種子的劉某交涉,對方時而承認,時而否認,總是無法達成村民的賠償要求。同時,當地的司法部門也從中調解,但是沒有成功。無奈,他們又向工商部門投訴。
10月8日,記者與李書記及村民來到延吉市工商局市場科。村民們向工商執法人員遞交相關書面材料,并統計了損失情況。執法人員表示,目前此事已被該局立案,執法人員也多次下到田間地頭調查了解情況。“利用劣質種子損害農民權益,是絕對不允許的,我們一定會幫助受害村民討要說法。”執法人員承諾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