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都市快報
本報訊 進入太空的天宮一號因為搭載農作物種子進行太空實驗,再次引發人們對太空育種的關注。記者昨天了解到,浙江省每年都會送種子上天,但是,種子路費不菲。
此次和天宮一起進入太空的就有大樹杜鵑、珙桐、望天樹等瀕臨滅絕的植物種子,11月份和其對接的神舟八號飛船將搭載千粒牡丹和芍藥的種子。今后天宮一號將成為太空育種的重要平臺。
太空育種簡單來說,是通過宇宙輻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場等多種因素提高種子的變異幾率。三年前浙江新愿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送了一批豇豆種子上太空,經過培育這些種子于日前成功產出了“太空豇豆”。
從外表上看,太空豇豆比普通豇豆略長。公司農技師王慧蕾說,太空豇豆的產量至少比普通豇豆要高出10%。而它的更大優勢在抗蟲性。
“豇豆是招蟲的蔬菜。在病蟲季,農民要噴灑大量農藥。種植太空豇豆至少能省下一半農藥。”現在這種太空豇豆已經受到省里專家的肯定,有望在兩到三年后大面積推廣。
據了解,浙江省一直在參與國內的太空育種項目。省農科院幾乎每年都送種子上天,現在已經培育出多款太空水稻,如航育1號,能提高10%以上的產量。
省內像傳化生物、晨農等公司都把種子送上過太空,不過太空育種也對企業有一定門檻。江南百合育種有限公司曾經成功培育出國內首批太空百合。公司總經理程千發表示,國家基本上每年都會送種子上太空,但只會選擇行業里的領頭企業,企業還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據浙江省農科院教授王俊明透露,1克種子上太空的路費達到了400元。如果按每千粒種子重25克計算,當年江南百合送到太空的2200粒雜交百合種子光路費就花了兩萬多,而且并不是所有上了太空的種子都能成功培育出太空農作物。
三年前和豇豆種子一起上去的還有柑橘、楊梅等14個品種的種子,但最后像太空豇豆這么成功的寥寥無幾。
“太空育種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浙江省農科院的王俊明教授說,“太空育種只是設法讓這種突變加快,但很難說清楚最終導致突變的原因是什么,回來的種子還要經過很多代培育、篩選才能出結果。”
王慧蕾說,一些種子可能培育到第七代才表現出突變的跡象,而很多實驗在第四代就停止了。
據中國農業院農業作物研究所專家劉錄祥介紹,在還沒有天宮一號之前,受返回式衛星在太空逗留的時間限制,很難控制太空育種時間。有了太空站后,太空育種將可以根據需要來定時間,一定程度上增加突變幾率和育種手段。
記者 梁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