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2009年玉米種子市場形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1-13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709
 

作者:佟平亞


 
    2009年玉米種子市場形勢概括為4句話:種子滿足供應,價格從高走低,商家利益分化,市場撲朔迷離;特別是由于良種補貼面積全部覆蓋,操作方式尚不明朗,給種子市場布下很多不確定因素,種子產業可能面臨急劇分化和遭遇“逆淘汰”厄運。
 
    一、玉米種子滿足供應
 
    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資料,2008年度玉米制種面積301萬畝,比上年減少44萬畝(減幅12%)。西北地區氣候適宜,玉米制種獲得了較好收成,制種產量估計10.2億公斤,加上有效庫存6.1億公斤,2009年玉米種子市場可供種量16.3億公斤。
 
    2009年預計玉米種植面積4.45億畝,需種量約11億公斤,余種5.3億公斤。
 
     玉米實際制種量可能略大于此數,因為每年國審加省審玉米品種不下二三百個,新審定品種單位或購買品種權企業,都要千方百計設法制種確保一定的銷售量,以獲取適量的投入回報。每家企業都清楚種子供過于求,但存在競爭意識和僥幸心態,寄希望其他品種或企業削減面積。從2003年至今年玉米種業發展形勢看出,雜交玉米供種量一直呈現供大于求趨勢。
 
    種子企業根據玉米面積和品種特性確定制種量,這是計劃性;品種能占據市場多大比例,這是競爭性。從這個視角說,玉米制種量適當供大于求、種子總量過多與優勢品種緊俏并存是正常現象,農民希望買到高產優質種子,企業才能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賺錢的企業,種子供大于求是市場成熟的標志。
 
    二、種子價格從高走低
 
    據有關部門資料,2007年玉米種子銷售價比上年下降約10%,2008年銷售價又比上年下降約6%,2009年的種子價格存在極度變數,總體來說種子價格仍將從高走低。
 
    有兩個因素使促種子價格波動。一是農資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生產成本提高;二是制種基地農民對畝產值要求持續抬高。西北地區制種基地每畝包產值從2002年1000元上升到2008年1400元,個別地方1600元。企業從制種基地收購種子每公斤4元,加上運費、代繁費、包裝費每公斤成本價升至6元。從理論上說,2009年的種子價格應該上漲,但實際市場價格不漲反降,種子生產成本高企,市場售價低位運行,這一高一低擠壓了種子企業的利潤空間。
 
    相對于國際種子市場價格來說,中國的種子價格是偏低的。這幾年農資產品價格上漲過高,惟有種子價格持續走低,這是很不正常的。
 
    良種補貼操作方式是影響種子價格的不確定因素,若仍然通過招標指定品種、限定價格,對于某些高價位品種和新育成品種將是一場災難。例如山東省農業廳2008年限定玉米補貼每公斤種子售價7.0元,對獲得全國科技獎的高產優質品種金海5號來說,因為制種產量偏低,市場售價每公斤12~14元,種子企業將無法生存;對于鄭單958來說,每公斤市場價才5.5~6.0元,而限價比市場價還要高出1~1.5元。行政干預打亂了市場自由競爭格局,生產企業可能被迫低價傾銷,大路品種微利甚至無利,從而對其他玉米種子價格造成壓力。加以處于供大于求買方市場,種子銷期后延,種業老板不再注重市場占有率,而是關注種子盈利率,隨著播種進程商家競相降價促銷,采取各種措施早銷、快銷、多銷。
 
    三、商家利益明顯分化
 
    在種子供大于求、價格走低形勢下,生產商、代銷商、經銷商都面臨苦苦難捱的日子,憂心忡忡,步履艱辛。
 
    1.多數生產企業日子不好過。玉米制種有明顯的季節性和超前性,當年銷售的種子一般在兩年前就要列入自交系、雜交種生產計劃。2008年制種面積減少,原因之一是許多大型種子企業都積壓一定數量的種子。二是政府實施良種補貼造成市場不穩定性。如果企業不中標或中標數量少,都要蒙受重大損失。三是品種競爭力不強的企業會自動壓縮制種面積,下年制種基地落實將遇到困難。
 
    2.育繁推一體化中小型企業勉強過。這里所說的中小型企業,一般都有種質資源、經營1~2個自主產權品種,數量不多,借助地方保護和價格優勢贏占部分種子市場。
 
    3.代銷商和經銷商日子最難過。在良種補貼操作方式下,品種的選定和數量的決定權在基層農業部門,“統一供種”,“一村一品”。有的縣農業局甚至直接讓生產廠家供種到村,取代了代理商以及各類經銷商。可以預料,如按此法執行大批的代銷商和經銷商因無法生存將改行或失業。
 
    四、市場前景撲朔迷離
 
    春節前后一直是玉米種子營銷熱火朝天高峰期,但今年種子市場卻遭遇最冷的“寒冬”。經國務院指示,農業部下發了一個改進良種補貼項目的“征求意見稿”,估計還要“折騰”一個多月,才能拿出“官員調研、農民自愿、專家論證、公開推介”的實施方案。盡管春耕播種季節即將到來,但種子市場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今年玉米種子怎么補法?補什么種子?成為玉米種子市場撲索迷離的未知因素。生產企業收不足定金,經銷商不愿交預付款,縣農業局門前“人少車稀”,農民翹首企盼補貼款能直接發到手中。2009年這個春節可能是農民、經銷商、種業老板和縣農業局長苦苦難捱的日子!這是中國種業史上少有的“寒冬”。
 
    玉米良種補貼覆蓋全部面積已成定局,不少經銷商和代銷商作好了轉行、出局準備。生產型企業采取主動迎戰策略,有的上市公司改變已往召開經銷商會議的作法,在旅游景區直接召開縣農業局長會議,投入高額公關成本,做好確保為補貼種子穩定進入縣域的準備。有的地方已經私下里收定金、定品種、劃面積了。
 
    讓種業老板困惑:高產優質種子為何難進入市場?讓經銷商困惑:種子市場為何遲遲不啟動?讓科研人員困惑:新審定品種為何不予推廣?讓農民困惑:今年政府又要指定種什么品種了?農業部實施良種補貼“項目”可能發生荒誕的“逆淘汰”,也就是經濟學所說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一是深諳“公關”伎倆的企業淘汰遵紀守法的企業;二是“大路品種”淘汰新審定的“產權品種”;三是假劣種子淘汰貨真價實的品牌種子。“逆淘汰”給蓬勃發展的中國種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市場經濟的方向在種子產業可能會被完全逆轉。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