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1-07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587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小麥赤霉病在全國各麥區都有發生,是典型的氣候型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可減產5%?15%,而且病麥中還產生對人畜有毒的物質,嚴重影響小麥品質和利用價值。

  一、癥狀

  赤霉病為害癥狀以穗腐為主,先在小穗和穎片上出現水漬狀褐斑,后逐漸擴展到整個小穗,病小穗隨即枯黃;當氣候潮濕時,在小穗基部或穎片合縫處長出一層粉紅色的霉狀物(分生孢子),空氣干燥時病部和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不產生霉層,后期病部可產生黑色顆粒(即子囊殼)。

  二、病原物

  病原物的有性態為玉蜀黍赤霉,無性態為禾谷鐮孢,其他多種鐮孢如燕麥鐮孢、黃色鐮孢等均可發病。

  三、發病條件

  小麥赤霉病菌在土表的稻樁或玉米秸稈等作物殘體上越夏、越冬,以菌絲體狀態越冬;翌年春季形子囊孢子,經氣流傳播至小麥穗部,從凋萎的花藥侵入小穗;小麥不同生育期對病菌侵入的難易有很大差異,揚花期最感病,抽穗期次之;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條件下,小麥抽穗揚花期間若遇3天以上連續陰雨,氣溫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將大流行。

  四、防治方法

  (1)選用抗耐病品種,是控制赤霉病為害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在當前推廣的小麥品種中,以魯麥14號、煙農15較抗赤霉病。

  (2)深耕滅茬,清除病殘體,適期播種,合理施肥、澆水,避免大水漫灌等栽培措施,降低農田小氣候的濕度,創造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生態環境是防治赤霉病的一項基礎措施。

  (3)藥劑防治。在長江中下游,噴藥時期往往陰雨連綿或時晴時雨,必須搶在雨前或雨停間隙露水干后搶時噴藥,噴藥后遇雨可隔5~7天再噴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防治方法為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75克加水50?75公斤常量噴霧。可隔5~7天再噴1次,噴藥時要重點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