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農資經銷商,行業里很多都會說“經銷商好啊,能賺到大錢”“你看那誰,做經銷商一做就是好幾年,肯定利潤不少”。
是所有農資經銷商都好做么?
其實大家也都知道,不一定。
做農資經銷生意,說白了就是既要跟農資企業“禮尚往來”,又要跟種植戶“斗智斗勇”。既要把企業的貨賣出去,又要幫農民把地種好。
1
賣貨不比以前輕松
筆者在接觸過不少經銷商之后,發現經銷商才是最不好做的。
有不少經銷商表示,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不像以前倒騰倒騰貨,把貨賣出去就行了。現在不僅得學肥料農藥的研發知識,還要從種到收的給農民把關。
稍有不慎,就落個罵名。不是被說不負責任,就是被說賺昧良心的錢。
這個時候,問心無愧,腳踏實地的經銷商就不愿意了,正好好做生意呢鍋就甩頭上了?
筆者前段時間跟一個經銷商交流的時候,這位經銷商就表示,做農資生意肯定是想賺錢的,但是賺錢的前提是得賺干凈的錢,賺種植戶心服口服的錢。一方面要懂產品,知道哪個牌子的肥料適合本地土壤,哪款農藥能精準治住地里的病蟲害;另一方面要懂市場,了解今年種子哪個品種好賣,什么時候該囤貨,什么時候該促銷。不然什么都不懂,怎么做經銷商?
2
企業、種植戶兩方夾擊
結合市場現在的情況,經銷商是兩頭忙。
上對企業:農資企業推廣產品難,壓力就給到經銷商,經銷商就開啟了又得賣貨又得普及知識的職業生涯。
合作中也不可避免矛盾。比如企業想保價,經銷商想薄利多銷沖銷量;企業要求按區域銷售,經銷商想拓展周邊市場。這時候就得主動溝通,把市場情況擺出來,爭取更靈活的政策。
下對種植戶:種植戶操作水平低,對各類產品認知差,經銷商就得又得給種植戶測土配肥又得手把手教大家科學用藥。
服務過程中也要配合種植戶需求的多樣化。送貨上門、賒銷服務、農機服務、定期回訪都是要做的工作。
3
意料之外的麻煩
不過,經銷商看得很開,畢竟是跟著市場變化往前走,其實這些都能接受。
最離譜、最心累的其實是時不時的無妄之災。
比如,賣出去藥品之后,種植戶操作不當導致作物受害,就要找來讓經銷商負責;比如,兩塊種植不同作物的地塊挨著,種植戶操作時為了不把藥打到旁邊作物上就會繞過去,沒打到藥的地方雜草長得多,也要讓經銷商負責。
部分種植戶甚至開啟“訛人”模式,我買了你的藥出問題了那你就得賠我點錢。
對于這種情況,有不少經銷商訴苦,如果賣的是假藥、三無產品,用完出問題了那我必須得負責,這無話可說,但是賣的是證件齊全的正規產品,操作不當引起的問題,藥都沒打的地方長雜草,這些為什么也要讓經銷商負責?
久而久之,經銷商的脾氣也都給磨沒了。
這幾年,農資市場變化太快,電商沖擊、環保政策收緊、種植結構調整......農資經銷商也在不斷提升適應能力,努力把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帶給更多種植戶,滿足市場的新需求。但是好的市場環境需要大家將心比心,共同努力,讓農資生意越做越有奔頭,讓農資行業發展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