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Anomis flava (Fabricius)鱗翅目,夜娥科。別名棉夜蛾、小造橋蟲、步曲、小造橋夜蛾等。分布除西藏、新疆外,廣布全國各植棉區。 寄主 除為害棉花,還為害黃麻、苘麻、煙草、木模、冬葵等。 為害特點 幼蟲食害棉等葉片,食成缺刻或孔洞,常將葉片吃光,僅剩葉脈。棉鈴受害青鈴不能充分成熟,對棉花產量、品質影響很大。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0?13mm,翅展26?32mm,頭胸部桔黃色,腹部背面灰黃至黃褐色;前翅雌淡黃褐色,雄黃褐色。觸角雄梢齒狀,雌絲狀。前翅外緣中部向外突出呈角狀;翅內半部淡黃色密布紅褐色小點,外半部暗黃色。亞基線、內線、中線、外線棕色,亞基線略呈半橢圓形,內線外斜并折角,中線曲折末端與內線接近,外線曲折后半部不甚明顯,亞端線紫灰色鋸齒狀,環紋白色并環有褐邊,腎紋褐色、上下各具1黑點。卵扁橢圓形,長0.60?0.65mm,高0.26一0.33mm,青綠至褐綠色,頂部隆起,底部較平,卵殼頂部 |
|
花冠明顯,外殼有縱橫脊圍成不規則形方塊。幼蟲體長33?37mm,寬約3?4mm,頭淡黃色,體黃綠色。背線、亞背線、氣門上線灰褐色,中間有不連續的白斑,以氣門上線較明顯。氣門長卵圓形,氣門篩黃色,圍氣門片褐色。第1對腹足退化,第2對較短小,第3、4對足趾鉤18?22個,爬行時蟲體中部拱起,似尺蠖。蛹紅褐色,頭中部有1乳頭狀突起,臀刺3對,兩側的臀刺末端呈鉤狀。 | |
|
防治方法 (1)用黑光燈或高壓汞燈誘殺成蟲。(2)做好測報,加強棉田幼蟲防治,掌握在幼蟲孵化盛末期至3齡盛期,百株幼蟲達100頭時,噴灑敵敵畏、馬拉硫磷等有機磷常用濃度或50%辛氰乳油1500?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40%菊馬乳油2000倍液等復配劑,還可用100億活芽孢/克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500?10oo倍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