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青白江岷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以引進篩選出的國際馬鈴薯中心(CIP)高抗晚疫病、高抗退化、配合力強材料61-3作母本,卡它丁作父本雜交,1996年進行雜交組合配制,1997年進行實生苗培育,并經多年培育、篩選、鑒定,2003-2004年進行品比試驗,2005~2007年參加并通過省區試,2008年通過大區生產試驗并進行示范,同時進行田間技術鑒定。
(3)特征特性:中早熟,生育期83天;株型直立,株高56厘米,植株生長勢強,主莖數3.39個,莖綠色,莖基部略淺紫,花白色;葉深綠色,茸毛較多,有側小葉5對;出苗率98%;塊莖圓型,黃皮淡黃肉,表皮光滑,芽眼較深(略顯淡紅),平均單株薯塊重350克,大中薯率79%,淀粉含量14.59%。高抗輕花葉和卷葉病毒病,抗晚疫病,綜合性狀較好。
(4)產量表現:2006~2007年省區試,兩年平均鮮薯畝產1326公斤,比對照川芋56增產16%,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13點次增產,1點減產。2008年生產試驗,4點平均鮮薯畝產1676公斤,較對照川芋56增產12%,4點均增產。生產試驗結果與區試一致。
(5)栽培要點:選擇排透及肥力較好的沙壤土為佳,忌與茄科作物連作。用30~50克健康整薯作種薯,一般凈作可畝植4000~6000株左右。肥水管理:多施有機底肥,其它同生產上大面積栽培技術措施。建議采用脫毒種薯繁育技術繁殖種薯,并在高海拔地區建立種薯基地,生產上用優質脫毒馬鈴薯作種薯。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海拔1800米以下馬鈴薯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