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吉莎15
申 請 者: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
育 種 者: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
品種來源:2015年,從非洲馬里引進油莎豆種質資源30GD2,于2016年采用60Co-γ輻照(微劑量3-5 Gy/min),經系譜法選育而成,于2021年獲得新品系JYS-5。
特征特性:生育期117天左右,植株叢生,株型分散,葉片深綠色。葉片狹長,針形,葉寬11.9 mm,表皮光滑,葉脈平直(詳見表4),株高113.8 cm左右;須根系,根系發達、分蘗數26.4個。塊莖呈橢圓形,粒長16.4 mm,粒長/粒寬比1.08,表皮黃褐色,干果塊莖百粒重80.07 g,單株塊莖數量77.5個(表3-2)。表現出較好的一致性、特異性、穩定性和抗病性,田間自然發病,經調查,未見病蟲害發生。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長春)檢測,蛋白質5.00%,淀粉23.90%,粗脂肪21.3%,總糖70.2%。
產量表現:2023~2024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8017.7公斤,比對照品種中油莎1號增產8.6%。2024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7941.8公斤,比對照品種中油莎1號增產8.1%。
栽培技術要點:
1.選地:選擇具有排灌條件、地勢相對平坦的沙土或沙壤土,土地平整,適于機械化作業,前茬除草劑對油莎豆無藥害。
2.整地施肥:整地起壟,施足底肥,每公頃施用硫基復合肥(N:P2O5:K2O=12:18:15)750 kg左右。
3.播種時間及方式:當土壤10cm耕層溫度穩定在12℃以上時播種,吉林省常年一般為5月中下旬。壟上播種,播種深度:鎮壓后3-5cm。播種后如遇干旱及時灌溉。
4.播種密度:行距60-65cm,株距10-12cm,單粒精播,每公頃保苗12-15萬株。
5.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可采用化學除草或人工除草,化學除草宜選用無不良影響的除草劑,如高效氟吡甲禾靈、莠去津及氯氟吡氧乙酸等;在苗期、分蘗中期及后期,中耕2-3次,分蘗初期、塊莖形成初期、塊莖膨大期及時追肥或噴施中微量元素葉面肥。若遇干旱要及時灌溉,防止分蘗數減少,降低產量。
6.收獲時間及方式:9月中下旬霜凍來臨前采收,避免霜凍影響芽率;收獲前地上部分莖葉割掉、曬干、打包離田,使用油莎豆專用收獲機器進行收獲。
認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吉林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指南-油莎豆》,通過認定。適應吉林省中西部沙壤土中晚熟種植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