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吉莎9號
申 請 者: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
育 種 者: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
品種來源:吉莎9號是吉林省農科院于2018年從河北圓粒中選取優異株進行秋水仙素誘變,選育低脂肪高淀粉變異株,經系譜法選育而成的油莎豆新品種,參試代號A625。
特征特性:生育期(從出苗到成熟的日期)117天左右,植株叢生,株型分散,葉綠色。株高114 cm,分蘗數21個,百粒重88 g,單株塊莖數85個。塊莖圓形,著生分散,黃色,鱗片及須根較多。塊莖粗蛋白含量4.42%,粗脂肪含量19.18%,粗淀粉含量 26.50%。
產量表現:2023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為8559.83公斤,比對照品種中莎1號增產15.47%;2024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為8648.05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7.52%;兩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為8648.05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6.49%,2024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為8622.80 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7.38%。
栽培技術要點:
1.選地:選擇具有排灌條件、地勢相對平坦的沙土或沙壤土,土地平整,適于機械化作業,前茬除草劑對油莎豆無藥害。
2.整地施肥:整地起壟,播種時,可將底肥一次性施入,每公頃施用復合肥(N:P2O5:K2O=12:18:15)800kg左右,也可施用部分底肥,生育期內以水肥一體化方式分次追施。
3.播種時間及方式:10cm深土壤溫度穩定在12℃以上時播種,吉林省一般為5月中下旬;用播種機在壟上播種,播種深度:鎮壓后3-5cm。
4.種植密度:行距60-65cm,株距10-12cm,單粒播種,1粒/穴,每公頃保苗12-15萬株。
5.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可采用化學除草或人工除草,化學除草宜選用對油莎豆無不良影響的除草劑,如高效氟吡甲禾靈、莠去津和氯氟吡氧乙酸;苗出齊后,鏟耥一次;苗期和地下塊莖形成期干旱時,可采用噴灌或滴灌方式及時灌溉。
6.收獲時期:莖葉變黃,地下塊莖中白色塊莖占比≤5% 時收獲,收獲期最低氣溫應在5℃以上,吉林省省一般為9月中下旬。
7.收獲方式:收獲前先將地上部莖葉割掉,曬干,打包離田。使用油莎豆專用收獲機收獲地下塊莖。
認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吉林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指南-油莎豆》,通過認定。適宜吉林省中西部具備水澆條件沙壤土地區推廣種植。











